大陆深度Initium Lab毒奶粉十年

数据动画:谁制造了“奶粉难民”?

从毒奶粉到劣质疫苗,那些在全世界搜刮安全感的中国人。

图:Tsengly / 端传媒

端传媒记者 吴婧 设计师 Stanley Leung、Victoria Jin、Tsengly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8-08-21

#毒奶粉10年#动画#中国大陆

编者按:从毒奶粉到劣质疫苗,悲剧以十年为单位轮回。中国父母被迫用孩子的健康甚至生命,为形同虚设的政府监管、利欲薰心的生产企业买单。在劣质疫苗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回看十年前的“毒奶粉”事件:当年的“坏人”被绳之以法了么?造成致命后果的漏洞被堵上了么?因“毒奶粉”而流离失所的信心被找回了么?心碎的父母和孱弱的“结石宝宝”又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十年?在专题“毒奶粉十年”里,端传媒将向你呈现,毒奶粉撒在这片大地和人心上的、经年不散的阴影,并为当下的劣质疫苗事件竖立一面镜子。

在前两篇里,我们分别采访了两位父母,第一篇是一位结石宝宝母亲的口述,她的孩子至今饱受肾结石后遗症的折磨;第二篇介绍一位同问题奶粉企业缠斗十年的父亲,他被构陷入狱五年,历经妻子离开、女儿疏离,维权又回到原点,而构陷他的企业却愈加壮大了。今天是专题的第三篇,讲述“奶粉难民”在全世界搜刮安全感的故事。

7月,劣质疫苗事件曝光,一位母亲在微信朋友圈晒出照片——十几个像拼图一样整齐摆放的疫苗包装盒。她说儿子出生后就打进口疫苗,但有些疫苗没有进口的,只能打国产,她就把盒子留着。“一是心里对这个国家一直没底,二是心里对未来没底(说不定哪天就曝出假疫苗)。”她在朋友圈写道。疫苗出事后,她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翻出这些盒子,查看批次,心里只有“幸好”二字。

为人父母,想要给孩子安全的成长环境,怎么这么难?从毒奶粉、劣质疫苗到虐童幼儿园,频繁曝出的丑闻剥夺了一个国民最基本的需求——安全感。在国内遍寻不着安全感的中国人,只好到国外搜刮,于是便产生了今天的“疫苗难民”,还有,十年前的“奶粉难民”。

这些“难民们”给“接收国”带来了困扰和负担,他们一边收获同情,一边又被厌恶、歧视和欲将其驱逐的力量啃噬。类似的故事像恶性循环般上演,而毗邻深圳的香港,无疑承载了最重的负担:“奶粉难民”的庞大需求催生了水货客,那些满载着奶粉的行李箱一次次碾过香港人的脚面,就像一把不断砸下的铁锤,摊薄了陆港之间的信任、耐心和温情,亦为日后的矛盾升级种下隐患。

毒奶粉事件,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坠入湖面,它激荡起的波浪,远比人们看到的要深远。十年过去了,“奶粉难民”的问题依旧未解决,“疫苗难民”却已在路上了。端传媒冀望通过下面的数据动画,带你回溯石头入水的十年震荡,并试图回答一个问题:谁制造了“奶粉难民”?

数据动画:谁制造了“奶粉难民”?制作:Stanley Leung、Victoria Jin、Tsengly/端传媒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