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生死观

超执笔:日剧女法医的启示

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在入学面试时,解释要当医生的那些原因,但我害怕初衷会随磨炼一点一滴地被洗去;像三澄美琴这样完美的角色在现实或许不存在。

图:Alice Tse / 端传媒

Cheuk

刊登于 2018-05-26

#超执笔#生死观

【编者按】作者Cheuk,爱多管闲事的医科生。有一款模拟外科手术的电子游戏叫“超执刀”,他执刀,更喜欢执笔。

最近终于看完当红日剧《Unnatural》,故事主要围绕日本法医追查不寻常的死因的故事。

全剧只有十集,节奏明快,主题亦有所不同。有人说这是一套推理剧,虽然每集的剧情都有不少转折,但很多情节都太过巧合又自圆其说,就像把准备好的礼物盒逐层揭开。论深度,这套剧没有带出特别大的冲击和领悟,然而,剧中没有刻意表达却尝试彰显的,正是一些容易被遗忘但极其重要的价值。

几乎每集都会有一个当下社会现象的描述,例如职场性别歧视、超时工作、校园欺凌等。剧集没有像法医解剖尸体般将那些议题分析得透彻,把前因后果说得清清楚楚,而是透过写实的故事将那些议题立体地呈现。之后,再将不自然的死亡个案串连到生活细节当中,让观众意识到自己其实无法置身事外:由每月加班超过140小时引发的不幸机车意外引伸到每人都会面对的“为谁而活,为什么工作”诘问;由身份不明人士的骨灰没人领取,引伸到最温暖的“回家”情怀。

道理很简单,但我们总是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迷失,忘掉这些道理,忘掉初衷,忘掉了那些曾经擦亮我们生命的光辉。

三澄美琴(石原聪美饰演)是非自然死亡原因研究所(Unnatural Death Inventory, U.D.I)的法医。她率性乐观,对未来总是充满希望;她坚强独立,永远不会去命运低头,总是会逐步逐步把自己坚持的实现出来。

像三澄美琴这样完美的角色在现实或许不存在。反观我们,可能受到了社会太多的洗礼,天真已一点一点褪色;可能因为习惯了失败与悲伤而变得麻木,被残酷的现实磨钝了棱角,再也无法像她一样坚持原则挑战不公义,把心中所想实践出来。

剧中,三澄美琴说过,U.D.I面对的敌人不是尸体,而是不自然的死亡,而不自然的死亡背后总是牵引著活生生的故事,可能是医疗事故,可能是集体欺凌,可能是连环杀人事件。搞清楚死因不单是法医的责任,也是让死者身边的人能够勇敢活下去的契机。这就像其中一个前辈、我的良师益友对我这Doctor-May-Be的忠告如出一彻。他说,“永远不要当病人是疾病的载体,同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是不同的故事,都是活生生的。”

同一种病,不同的故事

举个例子,糖尿病是常见不过的长期疾病,糖尿一型是因身体无法制造胰岛素所致,多数是天生的;二型是因为身体细胞对胰岛素出现抗性,多数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关。书本上说健康的饮食、多运动、戒烟酒有助控制血糖,减少出现并发症的机会,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却未必能轻易应用在病人身上。

试过与不少中年的糖尿病患者倾谈,游说他们戒烟戒酒不是最困难的,最难的是让他们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他们当然不是吃多油少菜的饭盒吃上了瘾,也不是天性懒惰不愿运动,他们只是迫不得已,被残酷的现实定义了生活。假若要长时间工作,每天疲于奔命,又哪来多余时间和金钱照顾健康?假若没细心了解病人的社会背景,便提出不切实际的建议,真的有帮到病人吗?有人说医生没责任去处理引发病患的社会问题,但与其让无力感支配全身,倒不如在自己热情未完全退消前行动,一小步一小步地去改变自己不想看到的现状。

这又是很简单的道理,但长大了又随时被忘掉,或者,是我们选择性地记不起来,又或者,是甚么迫我们不可以记起来?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在入学面试时,解释要当医生的那些原因,但我害怕初衷会随磨炼一点一滴地被洗去。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像日剧里的医生一样,无论顺境逆境都坚持著原则?

剧集中,三澄不只一次说过,解剖学是为了未来的医学,但其实不只解剖学,每一门医学的专科也是为了未来的。无论是哪一位专科医生,又或者哪一个普通科医生,他或她的介入都影响著我们之后的人生。为医者要面对的不只是眼前的病况,还要仔细了解到病人背后的故事,设身处地去想何谓最好,该如何协助病人定义未来。

可能,生命中每个邂逅,每个时刻,都是为了让未来的我们能够活得更好。所以,即使分别了,即使要面对生老病死,那些我们珍重的人与价值,都会活在我们的生命里。就像主题曲《Lemon》所说一样,“今でもあなたはわたしの光”——时至如今你仍然是我的光芒。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