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青”入工运──青年参与者在1223反劳基法游行的现场纪录

我们在现场观察发现,可能因游行主要组织者对群众组成的掌握不足,控场较为生疏,有时会出现指挥者与群众无法有效互动的状况,部分社运经验较少的青年抗争者也难以深刻参与其中。

有的人是刚从校园毕业的年轻劳工、有的兼顾劳工与学生身份、有的人刚从职场回到校园,带着愤怒、不满或好奇情绪的这群学生,各自揣着不同的抗议经验上街,参与台湾社会近年来最大的劳权抗争。

有的人是刚从校园毕业的年轻劳工、有的兼顾劳工与学生身份、有的人刚从职场回到校园,带着愤怒、不满或好奇情绪的这群学生,各自揣着不同的抗议经验上街,参与台湾社会近年来最大的劳权抗争。摄:张国耀/端传媒

清大1223游行调查团

刊登于 2018-02-02

#清大1223游行调查团#评论

【编者按】:2017年劳动基准法(劳基法)争议带动了台湾社会近年来最大的劳权抗争,许多人开始尝试走进工运现场,一群清华大学学生透过现场观察、问卷调查、事后访谈、共同讨论与写作,试图从非工会动员的青年劳工、学生视角,写下参与这波劳权运动的纪录与感受。

台湾这一波劳基法修法争议,自2017年11月开始在网路上陆续出现讨论,几个疯传的图文懒人包,让过去鲜少为人留意、只有“少数劳团”在乎的劳动权议题,在这次修法过程中逐渐发酵,成为社会普遍认知的重大事件。从去年“拒砍七天假”、反对“一例一休”抗争开始,社会对蔡英文政府政见跳票等不满慢慢浮现,但彼时参与抗争行动的,多是以“工斗”等为主的社运团体。

然而,赖清德一上任行政院院长就推翻前任院长林全的修法,随着去年11月中后半立法院开始修法审查,从民进党政府在劳动政策上的反复,再到民进党立委、公听会资方面对抗议的屡屡失言,都与蔡英文总统上任前承诺的劳权政见扞格不入。民进党政府与立委面不改色、傲慢地说出立院外的抗争者不过是少数人的声音,甚至只是事先预录好的“录音带”;加上此前赖清德说照护员薪水少就当“做功德”惹议,民进党政府这一连串“干话”(空无内容的垃圾话)的失言,持续地替劳基法修法争议加温,民众对修法的关注程度增加了,愤怒情绪同时也快速在网路上汇聚。

在过去几年“青贫族”、“崩世代”、“22k”成为热议话题的背景之下,这种愤怒的情绪自然延烧到青年学子。以清大校园为例,学生们很快地集结起来,以去年12月23日的游行作为工作目标,一方面从议题宣传着手,事前与台湾电子电机信息产业工会合作筹办讲座,并在校内搭建布条、贴海报;另一方面,基于对即将出现的大规模示威的参与者好奇,部分学生也临时筹组了清大调查团,透过现场问卷来了解游行参与者的背景与动机。(注一)

尽管清大原本就有以“校内兼任助理”议题为契机成立的学生劳权社团,校内学生自治组织里也有少数专注劳动议题的学生,但在这波修法之前,清大的劳权组织只剩一息尚存,且鲜有人闻问。这次从清大出发参与游行的四、五十名青年学生中,过去大部分都未曾投入校内劳权社团,有的是刚从校园毕业的年轻劳工,有的兼顾劳工与学生身份,有的人刚从职场回到校园,大家都是被这波政府发言激发出强烈不满,对台湾劳动处境感到愤怒,才首次参与劳权抗争。带着愤怒、不满或好奇情绪的这群学生,各自揣着不同的抗议经验上街,更难以想像1223游行当天后来的发展。这群清大学生粗略可以分成游行校内召集者、一般参与者、调查团访员三种视角;透过不同视角的交织,也许可以描绘出另一幅1223抗争现场景象。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