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严蔷:削减文革的教材,却为何扩充了改革开放?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件耐人寻味的事:在流出的新教科书目录中,与“缩减文革”相对应的,是原先的“改革开放”一课被扩展成了两课——“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为什么在“弱化”文革教学的同时,改革开放篇幅又双倍扩展?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哎呀我们当时去北京保卫毛主席,听说有人要害他,我们一腔热血去北京,看到那些大字报,有些写得可好了,可不是政治口号那么简单,我们都拿出笔来抄,”说起红卫兵岁月,阿姨眼睛里泛着光。图为年轻人向红卫兵学习《毛语录》。

“哎呀我们当时去北京保卫毛主席,听说有人要害他,我们一腔热血去北京,看到那些大字报,有些写得可好了,可不是政治口号那么简单,我们都拿出笔来抄,”说起红卫兵岁月,阿姨眼睛里泛着光。图为年轻人向红卫兵学习《毛语录》。摄:STR/AFP/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8-01-19

#评论#严蔷

几年前,有次在中国内地搭乘火车,对面是对已移居南方的东北母女。母亲五十多岁,女儿刚工作不久。间中聊到文革时代。“哎呀我们当时去北京保卫毛主席,听说有人要害他,我们一腔热血去北京,看到那些大字报,有些写得可好了,可不是政治口号那么简单,我们都拿出笔来抄”──说起红卫兵岁月,阿姨眼睛里泛着光:“那时候大家可有理想了”。但她紧接着语气一转:“但是啊,我们当年这些政治的东西,都是年轻人头脑发热。你看看香港,年轻人有什么好闹的呢?整天都关心政治,别的什么都不做,像话吗?我跟我女儿就说,没事别掺和这些政治的事情。”

一腔热血和低调犬儒──短短的一段对话,这位中年阿姨似乎同时赞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其实,每当文革的历史记忆成为话题,这类矛盾便时刻可见。

但它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近日围绕文革的争议。上周,微信朋友圈流出消息:中国即将出台的新初中二年级历史教科书中,涉及文化大革命的部分有所删节,且不再单独设课,而是和文革之前的时代一起,合并为“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还有人发现,涉及文革定性的词汇有所改动,比如“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变作“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等等。

这一改动刺激了知识分子群体。一家香港传媒在广州采访中学生的视频报导,更叫人生气:在节目中,一位女生认为,减少讨论文革可以让中国历史“更加完美”,而另一位男生则觉得,已经发生的历史“有它的意义”,既然教科书已经修改,便按照它的样子去学就好了。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