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探索学院

AI崛起工作变少、贫富差距扩大,“全民基本收入”是人类存续关键?

目前形形色色的工作未来如果只需要30%的人力,其他70%的人要做什么?如果说,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国家的主要使命之一是在“创造就业”,那么面对21世纪的未来,尤其在先进国家,主要任务可能变成“维持低就业”。

任何能够分解成离散和重复的工作,均可透过人工智能科技逐渐取代人力,目前形形色色的工作未来如果只需要30%的人力,其他70%的人要做什么?

任何能够分解成离散和重复的工作,均可透过人工智能科技逐渐取代人力,目前形形色色的工作未来如果只需要30%的人力,其他70%的人要做什么?摄:Kiyoshi Ota/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廖美

刊登于 2017-12-19

#全民基本收入#廖美#探索学院#评论

【编者按】:提倡“无条件全民基本收入”的比利时学者范.帕雷斯(Philippe van Parijs)受台湾公益信托雷震民主人权基金邀请,于昨天(12月18日)起至21日在台湾举办四场讲座,分享他的主张和研究。台湾中研院社会所博士后研究员廖美早前亦于《思想》第34期专题“全民基本收入:理念与实践”中,介绍了全民基本收入这个概念以及全球各地的相关试验,文章原题为《全民基本收入是一种补偿》,《端传媒》获作者及《思想》授权编修转载。

《思想》第34期

作者:思想编辑委员会
出版社:联经
出版日期:2017/12/14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的传统观点以为,技术进步提升生产力,可为工人带来更多工作机会。但就在过去几年,研究自动化对就业影响的结果显示,科技进展可以创造更多工作机会的模式已在销蚀当中。本来劳动市场就是建立在劳力稀缺的原则,每个人都有雇主需要的劳力,透过销售自身劳动力,可建立一个二、三十年的职业生涯。然而自动化让工厂内的工作变少,进而压抑工资,让一部分低技术工人无法透过劳动获得合理的生活水平。加上资本的分配本来就比劳动力的分配更不公平──每个人生来都有一些劳动力,但并不是每人生来都有资本──更加剧社会的不平等。自动化让雇主倾向雇用高教育人才,对拥有科技专长、可操纵自动化系统的管理者和进行自动化的雇主来说,他们增加财富的潜力可观。但对低技术工人来说,则是另一回事。学者针对美国近三十年各州地方劳动市场的研究发现,在工厂自动化后,直接造成该地区就业和工资的下降。 另外,进步的科技进一步结合全球化,让两者之间的影响变得更加复杂;比如美国制造业工人在2015年比1973年平均收入少9%,而总体经济却增长200%。

过去几年,人工智能(AI)创造的系统开始为人类处理数量可观的任务,从自动驾驶、判读癌症扫描、概述和分析运动竞赛、写新闻导言和摘要,到翻译散文等,可以说,任何能够分解成离散和重复的工作──包括财务分析、行销策略、法律文书工作,均可透过人工智能科技逐渐取代人力。这促使我们不得不问:目前形形色色的工作未来如果只需要30%的人力,其他70%的人要做什么?

如果说,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国家的主要使命之一是在“创造就业”,那么面对21世纪的未来,尤其在先进国家,主要任务可能变成“维持低就业”。数十年后,回顾现在有些国家因为少子化而提倡生育,多半基于补充未来劳动人口的预期。但是,假定未来根本不需要像现在一样比例的人口投入就业,当下鼓励生育的措施,会不会成为没有远见的错误政策?

对于科技创新究竟能够取代多少就业领域,没有人比硅谷精英更了解它的可能性。如果硅谷即将让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失业,那么,他们是不是也应该提供解决方案?当某些硅谷精英倡导应发给“全民基本收入”(注一),乍听之下有点新奇,但进一步了解他们对科技发展的自信,便能明白他们或许已经看到科技即将取代大部分的人力。因此,没有工作可做,但有收入可以维生,不是人道援助,是未来人类存续的关键。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