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赵楚:朝鲜半岛威慑博弈升级,中国应抛弃模糊战略

中国坚决反对半岛“生战生乱”的政策,隐含对美国战争决策的牵制,暗示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可能采取意外的政策转向。从目前事态发展看来,这种战略模糊丝毫无益于紧张情势的缓解……

图为朝鲜官方中央通讯社(KCNA)于2017年12月6日发布的一张图片,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视察新建的工厂。

图为朝鲜官方中央通讯社(KCNA)于2017年12月6日发布的一张图片,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视察新建的工厂。摄:STR/AFP/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7-12-08

#评论#赵楚

2017年12月4日,美韩启动了年度“警戒王牌”(Vigilant Ace)联合空军演习。在本次演习中,联军投入了230多架各型战机,包括六架新一代的F-22“猛禽”和18架F-35“闪电II”战机,一时间东北亚战云密布。就在这六天的演习期间,12月6日,中国《吉林日报》出版了一期“国防教育”知识专刊,教导市民如何在核爆时自我保护。当天,这一专刊的版面截屏画面及内容迅速成为中国社交媒体的传播热点,引发公众对朝鲜半岛最新局势的热切关注;一些相关的自媒体文章,甚至迅速达到10万+的阅读量。

一如往常,官方媒体老神在在,禁止公众评论,同时任由社会上各种毫无军事常识的说法犹如狂风般翻滚流传,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夹杂恐惧和兴奋的“随时开战”情绪。朝鲜半岛目前正在发生什么事?在军事情势方面,我们究竟应如何观察和认识美朝两方的互动?如何由此对现实和未来做出较合理、准确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的未来应对之策?这些问题成了媒体和公众,乃至政策指导与执行者的共同课题。

2017年12月6日,中国内地官方媒体《吉林日报》刊发近整版文章普及核武器常识和防护,引起争议。
2017年12月6日,中国内地官方媒体《吉林日报》刊发近整版文章普及核武器常识和防护,引起争议。网上图片

公众的开战恐慌,影射中国社会信心危机

1969年,中苏珍宝岛边境冲突后,中苏大战一触即发,中国进行了中共建政后最大规模的战略动员。随着领导层分别被疏散到内地省份,大规模重工业生产基地亦被加速迁移到云贵川等战略后方。至于军队作战训练,则转入以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和防原子、防化学袭击、防生物武器袭击的“三打三防”重点。与此同时,全民大办民兵师,中小学均按照班排连等军事化编组,而作为全国战略动员的一环。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各种防核和防生化作战的知识也以连环画、小册子和宣传画的形式普及开来。现在,《吉林日报》核防护知识专刊出版后,一些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中苏核对峙的人士,立即恢复了久违的核大战恐慌记忆。

一些完全没有军事常识的自媒体文章,大力渲染美国即将开战的消息。一篇流传极广的自媒体说帖,甚至言之凿凿地列出朝鲜将对中国重要战略地点展开核打击的目标清单,这些目标包括三峡大坝、核武基地和京津沪等。很明显,这种出自业余军事爱好者之手的文字,是完全照抄冷战期间美苏对华核打击目标的报导(21世纪初两岸关系危机时期,也有几乎完全一样的台军攻陆目标清单)。且不说这不符合目前中朝关系的现实,就朝鲜的军事能力而言,也绝非其核能力所能胜任的。然而,这些荒诞的信息不胫而走,本身反映出一个可悲的现实:中国虽坐拥巨大的综合国力,但在面临朝核所引发的半岛危机,以及紧切的军事情势时,中国社会心理还是处于极为脆弱的状态。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