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深度

妻子、儿子等至亲自杀之后,他们如何重整生命?

妻子走后,他终日只有两个朋友为伴——孤单和寂寞,“初时的确很讨厌他俩,一打开家门就看见他们,幸好两人不跟我外出。现在,我们各自修行,他们自己交流,看看电视,不会烦我”

自太太离世后,区长的人生就变得很轻很轻,“由那一秒起,你整个人生也掏空了”。

自太太离世后,区长的人生就变得很轻很轻,“由那一秒起,你整个人生也掏空了”。摄:林振东/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阿离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7-10-31

自2013年至2017年的四个学年间,香港至少有106名(注一)学生自杀身亡,其中包括大专生、中学生、小学生。

近年,“学童自杀潮”成为每年一度引来全港关注的议题。香港自杀率由2003年每10万人中有18.8人轻生的历史高位,回落至2016年估算的12.6。可是,青少年(15至24岁)的自杀率却由2014年的6.2上升至2016年估算的8.9,这三年的自杀人数高达186人。有鉴于青少年自杀升势,港府终在今年10月成立跨部门小组应对,以遏止自杀率持续上升。

然而,数字无法显现创伤的真象;减少轻生个案,也不等于社会学懂珍重生命的价值。

美国自杀研究专家Edwin Shneidman曾估算,一人自杀,最少六个人心灵受创。在自杀禁忌愈牢固的社会,家属背负的重量愈重,恍如身陷笼内,只能把哀伤折叠在脚下的方寸里,低调地收拾分崩的人生。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