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读者来函:被民族主义淹没的民主墙

民族主义教育的成功,让国民失去了对边缘地区、对异质文化和群体的理解和共情能力。失去了面对复杂现实具体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

2017年9月7日,亲中团体“珍惜群组”十多人自称以“家长”身份到中大抗议,期间与中大学生爆发口角对骂。另外有内地生在中大民主墙前聚集,张贴反港独和“#CUSU IS NOT CU!”单张,部分“港独”单张被撕下或被“#CUSU IS NOT CU!”单张遮掩,有学生会成员在场阻止,双方争执,情况一度混乱。

2017年9月7日,亲中团体“珍惜群组”十多人自称以“家长”身份到中大抗议,期间与中大学生爆发口角对骂。另外有内地生在中大民主墙前聚集,张贴反港独和“#CUSU IS NOT CU!”单张,部分“港独”单张被撕下或被“#CUSU IS NOT CU!”单张遮掩,有学生会成员在场阻止,双方争执,情况一度混乱。摄:林振东/端传媒

白止善

刊登于 2017-09-13

中大民主墙事件过去将近一周了,陆港两地的官方或民间关于此事的声音基本上已充分发酵。在浩如烟海的言论之中,我无法彻底充分地分析这些言论所持的观点与态度,但一个轮廓仍是清晰的,那就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依然是内地官方与民间的立场。

而作为一名刚好在近期来到中文大学求学的内地学生,近距离观察到本次冲突漩涡,让自己对持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立场的“同温层”有更真切的体认和反思。以下内容仅代表本人立场。

条件反射式的逢独必反

概括起来,内地官方立场和民间主流民意是“逢独必反”。

在事件发生后,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发了内地女生手撕港独海报的视频,其海外版发表了题为《清热解“独” 香港自觉自发》的评论,将港独比喻为“毒”,并指“有的(内地)学生就站出来撕掉他们的海报,在社交平台发起‘拒绝被代表’的行动,这些自发自觉的正义之举便值得点赞和鼓励”。而环球时报的评论自然还是其一贯以来的爱国民族主义立场。

内地网民也是抨击和谩骂港独派,即使是在本人潜伏的中大新生群里,不少内地学生亦明确表露出批判,有的表示“亚洲不需要第二个新加坡”。

多年来内地无孔不入的爱国主义教育,教科书上“XX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典范论述,以及近年来官方意图明显的爱国和民族主义宣传策略,已经收到了瞩目的成效。

对此,安德森在《想像的共同体》中对官方民族主义的经典政策手段已有论述——国家控制下的初级义务教育,国家组织的宣传活动,官方的历史重写和军国主义,以及没完没了地再三确认王朝与民族本为一体。(注: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像的共同体》,9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观察我周围的内地学生,他们在微信上的观点和民主墙上的反击,正反映出民族主义的狂热。即便是一些来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学生,在面对一个英文文本中关于中国与香港的分开表达,所表现的依然是自然而然的反感,却没有秉持社会科学应用的价值中立态度,对相关论述及其语境作更细致的分析。在单一声音的长期薰陶下,内地学生形成一种背靠强大祖国的身份认同,甚至是一种代表国家即我的划一感。

但这种民族主义教育的成功却值得反思,那就是让国民失去了对边缘地区、对异质文化和群体的理解和共情能力。失去了面对复杂现实具体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些内地学生强调自己爱国不爱党,但香港是国的一部分。但这种宣称实际上充满了被官方植入思想的痕迹,因为正是官方宣传和历史书写,让主权、统一成为一种毋庸置疑的真理,国民才会选择“官方(他人)的论述”作为自己天然的立场。

官方民族主义已然内化于中国人民的民族激情之中。官民合流的中华民族主义,几乎是“铁板一块”而又盛气凌人,也就是这种特质让“逢独必反”成为民族主义中华人民的条件反射。

反思我族中心主义

对于内地和香港官方的“港独违法”论述,以及言论自由边界的问题,我相信现实远比宣传和公关辞令复杂,言论自由的问题并无定谳。我非专业人士,不想谈论法律问题,只想对自己所身处的民族主义环境作自我反思。

在内地学生的成长环境中,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一次又一次地抨击台独、藏独、疆独以及如今的港独。官方的宣传口径如上文所讲,就是表达“XX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官方从不在自己的国民面前提及另外一些事实,比如曾经是清朝领土的蒙古国,在苏俄的干预下独立了,也不曾对中俄边界上那些由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而割让的领土。诸如此类的例子,都在挑战“自古以来”的神逻辑,但都被选择性地过滤了。

由于官方对宣传和教育的操控,导致国民的历史记忆遭受选择性地“记住”或“失忆”,这个现象在关于社会记忆的研究中经常提及。而这种记忆塑造的结果之一,就是当下几成铁板一块的民族主义情绪。

内地人在强国逻辑之下,将香港矮化成只顾著赚钱和发展、没有自我身份认同的形象,甚至是“寄生虫”。在港独派正式出现之前,内地先是将香港之前的抗争诠释为不识时务、给面不要面;待港独抬头后,更将几乎所有抗争行为理解为企图独立。这种种诠释,描绘出一个颐指气使、刚愎自用、我强我有理的暴发户形象。

手撕海报的女生发文表示,“现在不怕了”、“我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反映出的是强国等同强民的身份认同。撕海报的“威武”与被舆论围攻的“害怕”构成了一组矛盾统一的内核,这也正正是官方民族主义当中“曾经被欺侮”与“现在盛气凌人”的内核,两种心理实则一体两面。当我们被“从此强大起来”的自大冲昏了头,便容易忽略了被我们攻讦的对象,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他们的社会和人民的生存状况和思想声音。

我族中心主义让人缺少了对边缘地区、少数族群的聆听和反思。我们不问“点解”,不检视自己做了什么,而苛责香港社会的抗争,在被蓄意制造的中港对立之中,我们视香港同胞为仇敌,我们不幸滑入了被官方工具化的民族主义陷阱之中。

出于对祖国的爱,是人之本能,由我族中心出发去理解周围世界亦自然而然。然而,我们也应时刻警惕,民族主义乃是一被建构的政治概念,裹含著引向极端的毒素。因此,我们需要理解与反思。

回到包括此次民主墙事件在内的中港矛盾上,站队表态永远容易。但是要反思,其实第一步也不难,聆听对方,换位思考,将心比己,相信便能接触到香港同胞们的心境。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