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梁一梦:澳门风灾及中国的“例外状态”精神

这种逻辑理据在当今的中国、香港、澳门都长期存在:因为风灾,所以要集中精力救灾,唔好搞咁多;因为经济尚要发展,要集中精力处理,所以不要搞政治改革……

2017年8月24日,澳门街道上一棵树遭台风“天鸽”吹倒塌下。

2017年8月24日,澳门街道上一棵树遭台风“天鸽”吹倒塌下。摄:林振东/端传媒

刊登于 2017-08-31

#澳门风灾#梁一梦#评论

在汶川地震之后,中国总理温家宝的一句“多难兴邦”,在华人圈子之中留下深刻印象,爱国者感动不已,批评者则斥其把灾难当喜事办。

事实上,灾难本身是否兴邦,未可尽言;历史上,确有不少经历多次灾难的民族灰飞烟灭,永不存续,例如在跟罗马战争中多次战败的迦太基,在第三次布匿战争后被毁城灭国;又例如南美阿兹特克帝国,在天花等瘟疫、属国叛乱和西班牙人的夹击下,亡国并几乎灭种。“多难兴邦”会否成真,在历史上而言,实在取决于具体的政治经济军事环境。

不过,观乎近代历史,灾难确会撼动“政治”的本身。例如,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卡崔娜)令美国南部数州受灾严重,新奥尔良陷入无政府状态,当时布什(布希)政府的无能迟钝反应,大大打击了其民望;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当中,有日本专栏作家引消息称时任首相菅直人私下表现精神恐慌,令国民开始质疑其领导国家能力,更导致后来民主党失掉江山。相反,在2001年911事件后,时任纽约市长朱利安尼因为处理得当,立即获得民众高度支持,甚至一度令他成为热门总统候选人。

澳门风灾令澳门满目苍夷,带来沉重的物理打击,但在政治上,冲击却被自律的澳门人大致吸收。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