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我们可能一直搞错了恐龙的族谱?新发现挑战130年来主流观点

刊登于 2017-03-28

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保存了最完整的暴龙化石。
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保存了最完整的暴龙化石。

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与验证,科学家们对于恐龙的分类与起源地早已形成主流观点,但日前刊发于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的一篇论文提出的新假说,不仅挑战了目前学界关于恐龙分类的共识,还推导出恐龙并非肯定起源于南半球,而是也有可能起源于北半球。

这项研究彻底重绘了恐龙谱系,为解释其主要生物学特征和分布的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论文作者之一 Paul Barrett

早在1888年,一位名叫 Harry Seeley 的英国古生物学家就创建了以骨盆样式为依据的分类方式,将所有恐龙分为两类:蜥臀目(Saurischia)与鸟臀目(Ornithischia)。在这一分类方式之下,兽脚类(Theropod)如肉食的暴龙,蜥脚类(Sauropod)如草食的梁龙,都因为骨盆较类似原始爬行动物而被合并归入蜥臀目,鸟臀目则被认为是独立的演化支。

论文中显示的恐龙分类图表。
论文中列出的恐龙分类图表。

但这种长期以来得到广泛认可并已沿用一百多年的分类方式,受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生 Matthew Baron 的质疑。在剑桥大学古生物学家 David B. Norman 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 Paul Barrett 的支持下,Matthew Baron 花了3年时间在世界各地博物馆考察与评估重要的恐龙化石,重新定义了457种不同的恐龙解剖特征,并将其编目后输入电脑进行分析。不过短短5分钟,电脑程序就基于输入的解剖特征数据,得出约320亿种不同的分类谱系,并给出了最优选项。

电脑给出的“最优”谱系将蜥脚类与已知最古老的恐龙类群艾雷拉龙科(Herrerasauridae)归类为同一系群;而将兽脚类与鸟臀目恐龙并列为姊妹类群。在随后的研究中,Matthew Baron 等人又找到了21个明确的共有衍征,可以用来支持兽脚类与鸟臀目恐龙之间的关系。

由于这一假设并非基于强有力的新化石证据,因而可能不那么容易被学界接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学家 Kevin Padian 指出:“这是一个具有合理基础的激进假设,但没有人会期望这将是最后的结论。”他还介绍说恐龙分类是棘手的问题,透露自己在过去几十年里虽有许多新发现,但很多新发现的恐龙结构形态很难被归入谱系,所以他认为最好再多进行些相关研究。

而假如新提出的谱系被承认,则意味着恐龙一定在2.47亿年前就出现了,这一时间比以前估计的更早。因而研究人员认为虽然目前最早的恐龙化石出土自南美洲,但可能有更早的恐龙化石深埋在北半球还未被发现。但 David B. Norman 表示,本次研究并没有指认任何区域为恐龙的原产地,只是认为北半球与南半球有同样的几率争夺这一荣誉。

声音

如果我们的研究结论可以通过学术界的审核,所有涉及脊椎动物进化话题的教科书都将需要被重写。

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生 Matthew Baron

共有衍征

共有衍征或称共源性状,在演化生物学是一种两个或以上终端分类单元共有及从其最近共同祖先承袭的衍生性状状态。除了共有衍征外,性状状态还可以有共有祖征或趋同性,而共有衍征是与共有祖征及趋同性相反的观念。真正的共有衍征一般都是独有的,但却与其原意无关。在支序分类学中,共有衍征是用来确定种系发生。故此共有衍征是一种试验数据,能足以支持某些终端群为一演化支的假说,或是从一个分支中排除其他类群等。由于一些物种可能后来会失去了这种共有衍征,故是否同一演化支内的所有成员都有该共有衍征并不重要。(资料来自维基百科,百科内容以 CC BY-SA 3.0 授权)

来源:纽约时报Verge剑桥大学果壳网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