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香港连续7年供楼负担比率全球最高,一家不吃不喝18年才能买楼

刊登于 2017-01-24

香港已是第七年成为全球供楼负担比率最高的城市。
香港连续第7年成为全球供楼负担比率最高的城市。

1月23日,美国物业顾问机构 Demographia 发布年度世界住宅可负担程度调查(Demographia International Housing Affordability Survey),香港楼价以平均家庭入息的18.1倍继续冠绝全球,即以本地家庭平均年收入30万港币、楼价平均542万港币计算,一个家庭需要不吃不喝18.1年才能买到一个居住单位。

7
自该报告收录香港数据以来,香港连续第7年成为全球楼价最难以负担的城市。

这份报告共对全球406个城市就去年第3季度的楼价负担能力进行调查并评级,调查以中位数倍数(Median Multiple)作为衡量楼价的指标。楼价中位数为家庭年收入中位数3倍或以下的为“可负担”,3.1至4倍的为“中度不可负担”,4.1至5倍的为“严重不可负担”,5.1倍以上的为“极度不可负担”。

在92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中,香港连同其余25个城市的楼价被视为“极度不可负担”(severely unaffordable)。研究指,去年香港楼价是平均家庭入息的19倍,打破该报告的历史记录。香港今年的楼价负担指数略有“进步”,但仍然远超第2名的悉尼(12.2倍)以及第3名的温哥华(11.8倍)。而且相较于2010年首次录得数据时的11.4倍,香港楼市的负担情况表现出“严重地恶化”。

报告指出,此次调查显示楼价为最难以负担(least affordable)的城市数量由去年的8个增加至10个。其中有4个同时被瑞银(UBS)列为最易受房地产泡沫影响的城市,分别是香港、悉尼、温哥华和旧金山。

报告同时指出,楼价负担能力指数仅仅反应楼价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但并没有体现各城市房屋类型的不同。报告举例称,比如相较于世界范围而言,英国和香港的房屋——特别是新建住宅的面积“狭小得不正常”。

报告还对当前各机构乐于评选的“宜居城市”进行反思,指这类遴选通常考虑的是生活方式的多样性,而常忽略中等收入家庭可负担房价能力等因素。报告指,《经济学人》去年将多伦多选为最佳城市,但该城市房价高企,报告认为若从房价及交通考虑,美国德州的达拉斯市(Dallas)以及沃斯堡市(Fort Worth)更适合中等收入家庭居住。

另外,美国商业不动产服务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同日举行了香港房地产市场2017年展望新闻发布会,香港、华南及台湾研究部主管陈锦平表示,香港政府虽然去年推出楼市调控措施,但楼价几乎没有下跌。他估计,未来每年住宅供应量将不多于2万户,再加上中资机构及内地人来港置业,都将推动楼价向上,预计今年楼价还将有个位数的升幅。

香港地产业

1950年代末期到1980年抵垒政策结束前,因政局动荡,大批中国内地人口移入,香港人口急速膨胀,居住成为当时社会经济中一个严重问题。因此香港政府出于人道理由与社会安定,于1950年成立香港模范屋宇会提供土地,1954年开始大量兴建徙置区。在1960年代,香港屋宇建设委员会推出廉租屋邨。1970年代初,大批地产公司纷纷借此牛市时机挂牌上市筹集大量资金发展业务。此时正值香港工商业持续增长,造成战后以来空前的繁荣。随着需求上涨,发展规模渐大,经营房地产所需资金也日渐庞大,一些小型地产公司在此时逐渐被淘汰,实力雄厚的地产商逐渐垄断市场,地产业也成了香港经济的重要的支柱。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香港地产市道受到重创,大量业主变成负资产。2002年11月,特区政府为了挽救楼市,减少土地供应和政府退出房地产市场等方法。直到2010年,香港楼市几乎回到1997年金融风暴前夕的水平。(资料来自维基百科,百科内容以 CC BY-SA 3.0 授权)

来源:南华早报香港电台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