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编读手记

流量翻倍却大幅裁员,Medium要痛改商业模式?

裁员,抛却流量,按文章质量盈利,创办twitter的他,在美国最大的自媒体平台上试验著内容的力量。

張耀升

刊登于 2017-01-08

#编读手记

Medium网页。
Medium网页。

“从今天开始,我们团队将减少约三分之一的成员,减少50个岗位,主要是销售、支持和其他业务部门。”Medium创办人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在自家平台上提到。

Medium是美国高质量的自媒体平台,甚至被称作互联网的教科书,以类似博客的形式,承载着许多自媒体作者的作品,它最新的估值是6亿美元。

如今,威廉姆斯决定要让Medium变得更小,也变得更灵活。

2016年,对于Medium来说是个成长快速的一年,在流量上成长了近300%,越来越多自媒体人在Medium上发表各种高质量文章,让各方观点可以在平台上得到交流,即使Medium有突出的内容和体验,但商业模式的问题依旧带给威廉姆斯不小压力。

这让人不禁想问,优质内容变现就这么难吗?

裁员是因为广告变现的模式有问题

威廉姆斯说,裁员的核心在于现有商业模式有问题。

一个靠近Medium的信源告诉Recode,近年Medium的成长速度过快,未来会将商业模式导到正确道路上,裁员50人是计划中减轻成本的一步。

对于Medium来说,他们希望抛弃过去要求自媒体追求流量的做法,不少美国的自媒体平台――包括Medium都希望通过流量来增加广告收入,甚至用这样的方法对入驻的自媒体进行补贴,然而,这样却忽视了自媒体文章该有的质量。

美国类似Medium的自媒体和博客平台有很多,WordPress、Patreon也都是通过补贴吸引自媒体入驻,对Medium造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但事实是,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合Medium这种高质量的自媒体平台。

威廉姆斯认为,目前的商业模式是个相当破碎的系统,这些在互联网上的媒体,多数是由广告收入所驱动,根本就不是服务于人,读者每天消费的文章、视频或其他内容多数由平台公司直接或间接支付,然后这些自媒体必须不断被测量。

“结果它越来越糟。”威廉姆斯说。

威廉姆斯有个想法,他决定用一个更大胆的方法来解决收入问题,他希望这些Medium上撰写文章或是分享想法的人,他们的文章可以根据读者的受益程度来给价值,而不是为了吸引读者而生产哗众取宠的流行文章。

这个制度有可能是付费阅读,也有可能是根据读者反馈给予自媒体相应的奖励,总之,这些奖励将不再以流量为主要标准。威廉姆斯其实还没思考好新的制度,他认为现在还有点太早了,不过能确定的是,未来自媒体的奖励机制将会有极大翻转。

威廉姆斯也在调整团队,集中精力在新的商业模式。

除了裁员50人之外,威廉姆斯也关闭了在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的办公室,不过部份员工会继续远程工作,同时威廉姆斯会将一些执行人员从团队中独立出来,集中火力在自媒体方向的转换。

Medium是什么东西?

Medium的故事要从2012年说起。

威廉姆斯在创办Medium之前,还曾经创办过两个影响世界的互联网企业,分别是Blogger和Twitter,Blogger是世界上最早的博客平台,甚至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使用,谷歌在2003年看上它的发展潜力后,直接买下了Blogger。

出售Blogger并没有让威廉姆斯停下他的脚步,他在2004年离开了谷歌,筹划了一个叫Odeo的音乐平台,这个平台在后来也被收购,但是威廉姆斯和当时的同事接着又创办了Twitter,成为微博类社交平台的始祖。

2008年10月,威廉姆斯成为了Twitter的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之下, Twitter迎来了快速成长,不过Twitter的创始人间有不少矛盾,2010年10月,威廉姆斯被迫离开了执行官一职,由迪克•科斯特洛(Dick Costolo)接任。

虽然威廉姆斯称他将会专注在战略方向上,但大家都知道他被迫离开了Twitter的主舞台,于是他决定在2012年另辟一个新舞台,也就是Medium。

通过Twitter的创办,威廉姆斯了解到媒体的需求并不只140个字,这个短的字数也无法创造好的内容。威廉姆斯是个热衷写博客的人,这或许跟他创建Blogger有关系,他希望搭建一个网站,用类似博客的方式建构一个媒体平台。

2013年4月,已经有30名员工投入在Medium的业务中,威廉姆斯自称将98%时间投入这项工作,逐步脱离Twitter的阴影,成为独立品牌。

有人把Medium当成博客平台,但以今天的名词来说,它更像是个自媒体平台。威廉姆斯提供平台给高质量的原创自媒体,甚至是提供奖励,因为对那些愿意写长文的自媒体来说,他们也正面临没有人看优质长文的问题。

Medium刚开始想做的,是提供自媒体流量和工具上的帮助。

波士顿非盈利新闻机构(BINJ)是少数几家在创立第一年就在Medium营利的自媒体,BINJ做的是就是专注在特稿,他们并不追求热点或是时效性,而是做美国社会关注的议题,这些文章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沉淀。

Medium上的作者不少来自Facebook、Microsoft等知名公司,自媒体内容专业度高,有人甚至认为,Medium是个知识交换平台,可以在上面学到很多技能。

威廉姆斯也认为,鼓励像《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媒体完全移转到 Medium ,因为这将是媒体发展的未来,对许多媒体来说,Medium就像是个新的内容管理平台,他们不再使用自己旧有的CMS,拥抱了Medium。

依靠优质内容能赚钱吗?

威廉姆斯对人文的重视也让他对内容有所要求,毕竟他自己也是个狂热的博主,喜欢探讨不同想法,他相信,总会有一种商业模式是可以让这些好的内容也能赚钱的,即使他所创立的Blogger、Twitter、Medium都还没真的赚过钱。

Medium曾对自家员工做了个研究,要他们评价自己工作的平台,排名第一的是“有想法”,其他还有“开放”、“友善”等评价,对他们来说,技术似乎不是他们最终追求的东西,想法反而是首位。

威廉姆斯对思想或好文章的追求或许源自Blogger当初的失败,他当时只把Blogger当成一个制作和分发的工具,但是对手可以模仿你的工具,甚至是添加功能,结果当时陷入一个循环──“增加功能,拿到更多用户,然后对手也增加更多功能,我们流失用户。”威廉姆斯说。

这次威廉姆斯不想让Medium重蹈覆辙。

“网络价值的一种是分发。毫无疑问,比起发布到没有流量的信息孤岛上,在Medium上发布的文章更有可能找到到读者,但是网络价值更有意思的在于,我们正开始看到更多的定性反馈。”威廉姆斯说。

他知道,定性价值会比定量的流量更显得宝贵。

(张耀升,台湾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

编者按:此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平台传媒狐(微信号:media-fox),原标题《美国自媒体平台Medium宣布裁员,优质内容变现就这么难?!》,作者张耀升,端传媒获作者授权后转载。</small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