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元淦恭:习近平的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什么信号?

十九大前的中国高层,打算如何在经济上布局,应付从人民币贬值到特朗普上台的系列风险?

刊登于 2016-12-23

2016年11月22日,习近平出访智利。
2016年11月22日,习近平出访智利。

12月14日到16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对中国来年的经济工作作出整体部署安排。这次会议,是中共十九大之前的最后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政经观察者来说,其意义极为特殊,传递了重要的中长期政策信号。

强调“经济工作指导思想”

近几年来,由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结当年经济工作,部署下年经济工作,总理李克强对下一年经济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已经成为惯例。但习近平在今年的会议上不仅“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还加入了“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这并非每年常规安排,而是习对过去几年来经济工作的总结。

这次会议的通稿中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其中包括“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近几年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年都会就决策层的某一重大判断展开论述。如2014年的会议,主要从九个方面定义了刚提出的“新常态”概念;2015年的会议则进一步提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并用一个专门自然段的篇幅,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将这一新确定的改革概念,定位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大创新、适应国际竞争的主动选择、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新常态”是习近平上台之后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其政策取向,“稳中求进”则是工作的基调。实际上,这一整套论述,可以算是习近平从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三个维度建立起的完整理论和政策框架,这个理论和框架,很可能在明年纳入中共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经济起更长期的指导作用。

“稳中求进”的经济政策内涵

12月9日的政治局会议,初步阐述了“稳中求进”的意涵。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此后公布的会议通稿,相较政治局会议通稿,直接在“稳中求进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后,明确加上了一句“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并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直接地强调“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在新的语态下,“稳中求进”不再是一种状态描述,不能再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速目标不调低”等具体政策要求。相应地,“稳中求进”的“稳”字,反映的是严控经济和金融风险,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的总体思路。在这一背景下,2017年的整体政策取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淡化增长目标。

过去一段时期,偏宽松的宏观政策和监管环境,一度造成了金融业超常规扩张和资产泡沫,资金“脱实向虚”情况难以缓解,全社会金融杠杆高企,风险正在积聚。这次的会议明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结合最近部分金融监管部门高层的表态,可以判断,控制资产泡沫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关键取向,任何机构都不能对这一具有政治性、战略性的任务造成干扰。而“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更直指强化金融监管的跨体系跨部门协调,以适应混业经营形态,打破分业经营藩篱。

对2017年的改革部署,会议所反映的信号更为明朗。政治局会议通稿中,关于改革的表述相比上年没有明显变化,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的信号,整体更加审慎。比如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而在今年,“加快”一词被替换为“稳妥”。在金融改革的具体表述上,去年提及发展股票市场,研究监管体制改革,加快银行体系改革,深化国有银行改革,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共五个目标;今年则简化为了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序推动民营银行四个目标。在金融改革的优先序上,“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被放在了首位,反映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实质核心是成立可以跨行业监管的整体金融监管机构)实现对全市场的有效监管,避免监管真空,减少跨市场套利,是2017年金融改革的中心任务。在此之外,“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的表述较去年的“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也明显较务虚,而关于银行改革的两个具体表述,相较于去年的“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也有收缩。这都印证,在“稳中求进”方法论指导下,改革的节奏和力度仍将审慎。

财税和金融可能都是“稳”的方面,但2017年的经济政策,也可能有“进”的方面。相较于去年,今年的会议对国企改革的阐述篇幅增加一倍,相较去年只谈及“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今年的会议对国企国资改革措施,谈得较细较实,除重申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外,特别强调要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并要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质性步伐。

政策信号,宣示强化预期管理

这次会议释放的一些政策信号,可以解读为中央在强化管理与引导外界对经济局势的预期。

比如,此次会议对产权保护强调的力度前所未有。会议在阐述2017年改革任务时,把“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置于推动财税、金融、社保等改革之前。这是继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发布以来,决策层再次释放出强化公私财产平等保护,稳定民间资本预期的强烈信号。

在货币政策方面,会议使用了“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的表述。从2010年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货币政策表述一直是“稳健”,但由于其间货币供应和流动性情况实际波动很大,外界已很难理解“稳健货币政策”背后的实际政策信号。2016年年初,周小川等人曾说,当前货币政策为“稳健略偏宽松”,由此,此次会议通稿使用“稳健中性”一词,向外界传递的意图就比较清晰。在内外因素多重作用,尤其是去杠杆和打击资产泡沫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实质上会较此前有所收紧。今年下半年以来,无风险利率单边走低的趋势已被打破,也在实质上印证了这一点。

针对财政政策,会议称“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虽然没有像去年一样明确使用“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直接表述,但总体传达的信息也较为明朗:当前供给侧改革、民生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花钱,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又势在必行,因而必须要维持一定的财政赤字率,赤字率即使不较上年提高,也不可能有较明显幅度的降低。

汇率政策方面,相较去年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今年的表述更具体:“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一宣示向外界展示的汇率政策底线,大体上是:如果美元快速升值导致其他货币走弱,人民币至少对一篮子货币还是会保持稳定,中国决策层不可能放任人民币快速、大幅度贬值。

长期改革目标:农业、实体经济和地产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项重点任务,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总体上偏向中短期。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四项重点任务,第一项是“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而后面三项,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都指向更中长期的施政目标。换言之,这几点工作部署,可能在中共十九大乃至将来几年的相关政策文件中,都会有比较集中的体现。

外界最为关注的,当然是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表述。房地产市场兼具金融属性和社会属性,金融属性意味着必须避免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因为这可能导致较大风险;社会属性意味着房地产泡沫过度扩张,不仅会加剧金融系统风险,更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因此,会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求“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从短期来看,通稿提及的具体措施,包括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支持合理自住购房、限制投机性购房,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合理增加土地供应,特大城市疏解功能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等,主要以宏观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和监管规范等经济和行政手段为主,暂未提及“房产税”这一最敏感的问题。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中心是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具体措施,一方面是提倡创新驱动和“工匠精神”,可以预期,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的相关政策还将持续出台;另一方面,是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尤其是推动外资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最早见于201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此番首次被纳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议题,反映“三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在当前在大力推动扶贫攻坚的背景下,其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都更加凸显。

适应特朗普上台后的外部环境变化

今年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过去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惯性造成了明显冲击。中国政府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的反应,也体现在这次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中。

去年的会议通稿,有一个自然段专门阐述对外开放工作,提及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推进外贸优进优出、积极利用外资、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抓好“一带一路”建设落实等多项目标任务。而在今年,会议通稿中仅提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诸如“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表述,都没有再出现。这反映出,在当前全球化面临退潮的背景下,中国高层对外部环境看法更趋审慎,尤其明年将是特朗普执政的第一年,还需要认真观察特朗普的内外政策。

此次会议通稿中,还提及“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赢得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双向开放”的相关表述并不算新,但“赢得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反映出高层的想法: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想要以“练好内功”来确保战略主动,赢得战略空间,避免在国际竞争中陷入被动。

(元淦恭,九鼎投资研发部负责人)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九鼎投资研究院”,原标题为《解读十九大前最后一次经工会》,经作者授权,由端传媒编辑转载。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