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张文杰:福岛五县食品安不安全?岂能听信谣言

日本食品安不安全、风险有多少,这是科学问题,也是能不能开放的底线;本文将聚焦于此。

刊登于 2016-11-18

台湾自2011年3月25日起,禁止福岛、枥木、茨城、千叶、群马这五县的所有食品进口。
台湾自2011年3月25日起,禁止福岛、枥木、茨城、千叶、群马这五县的所有食品进口。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引发大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厂发生辐射泄漏。台湾因此自2011年3月25日起,禁止福岛、枥木、茨城、千叶、群马这五县的所有食品进口,至今仍没放宽管制。

2016年11月10日,农委会宣布11月12日至14日在全国举办10场“日本食品输台公听会”,考虑针对福岛以外四县的部分食品进口解禁,引发“公告时间过短”以及“三天办完10场太赶”的批评。公听会上也碰到立委、议员与民众激烈的抗议,让日本食品进口之事,再度引起广大台湾民众的注目。

图:端传媒设计部
图:端传媒设计部

日本食品安不安全、风险有多少,这是科学问题,也是能不能开放的底线;本文将聚焦于此。至于后续要不要开放、怎么开放,就要考虑其他层面的问题。

放射物质检验项目的逻辑

台湾检测日本食品的放射性元素与含量,目前是检测有多少贝克(Bq)的铯-134与铯-137。清大医环系王竹方教授的质疑这种作法,认为漏了锶-90这种难以检测的核种。由于同贝克之下,锶-90对人体的伤害是铯-137的两倍,因此他主张,只公布铯-134与铯-137的放射量,无法显示日本食品的完整风险。

然而,正如笔者去年于泛科学的文章说明,福岛核灾中释放到外界的核种主要是铯-134、铯-137与碘-131。福岛县内的收集资料显示,核灾中所释放出来的锶-90数量还不到铯的0.4%。因此,日本政府在决定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的标准值时,假设锶-90数量是铯的5%,已经是很保守的设定;所以不用担心不公布锶-90的检测结果会有所不足。

至于碘-131,其物理半衰期(放射度衰变为原来一半所需的时间)只有8天,所以福岛核灾至今外释的碘-131,放射性已经衰变到趋近于零,故现在也不需要检测食品中的碘-131贝克数。其他国家,例如欧盟现行针对从日本输入食品的管理,也只检测铯134与铯137

贝克(Bq)

1贝克是指某个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在1秒钟有1次衰变,并放出一道放射线。这道放射线是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 贝克是用来衡量物质放出辐射的强度大小,常用于食物安全检验辐射的量度单位,为了表现单位物体的辐射强度,会用贝克/公斤来表示。

日本辐射容许标准,国际最严

食品中的辐射安全容许量标准,制定时有两个主要条件:一、摄取的食品中有多少百分比受到辐射污染(测出有含辐射);二、容许的年辐射有效剂量是多少。日本制定的算法与过程如附图;因为发生了核灾,所以制定标准时都用上国际最严格的假设条件,最后制定出食品中的辐射安全容许量是100贝克/公斤,检测到超标就销毁,不会让它在市面上流通,或是外销到国外。

食品安不安全,可由容许的年辐射有效剂量标准看出。日本制定的标准为年剂量1毫西弗,其不但距离确定会增加罹癌率的100毫西弗很远,甚至比2.4毫西弗的全球天然背景年辐射剂量还低,所以日本这标准,可是非常安全。

日本从2012年4月1日开始,执行这一辐射安全容许量标准,之后台湾对于日本输台食品的标准,也随之调整成跟日本一致的100贝克/公斤。换言之,台湾对于日本食品的标准,跟日本一样是全世界最严格的;加上考量到台湾与日本的饮食习惯差异,以及日本食品在台湾市场的流通数量,就算全面开放,台湾民众从日本食品所接受到的辐射剂量仍将会低于1毫西弗/年,风险可说是微乎其微。

五县食品全禁不合理

2011年3月25日,卫福部宣布禁止福岛、枥木、茨城、千叶、群马五县的所有食品进口;2015年4月15日,实施“双证件”措施──意即日本输台食品皆需检附细至都道府县的“产地证明”,而东京都、静冈县等特定地区生产的高风险产品,如婴幼儿奶粉、易有辐射残留的茶类产品和野生水产品,则须附有“辐射检测证明”。

距离福岛核灾已有五年以上,核灾辐射的影响与日本对于食品的处理与管制,都跟当初在2011年制定管制标准时的情况相差甚远,现今福岛县大多数地区的环境辐射剂量,与世界主要城市相比并无太大差异,至今仍未放宽管制标准的做法并不合理。

福岛县环境辐射剂量与世界主要城市对比图。
福岛县环境辐射剂量与世界主要城市对比图。

而且不管食品种类一律禁止,也不合常理。有些原物料不在那五县,只是被送到五县中的工厂加工,就因此被禁止进口(例如:午后的红茶、森永牛奶糖、日清拉面、宝矿力运动饮料等),但是五县之外工厂生产的相同产品就可以进口。日本对工厂有进行管制,没有核污染或是已除污过才可营运,国际间大都也未对这类加工食品多加管制。目前不管日本食品种类,只看地区所在地就一律禁止的做法,只有台湾和中国采用。

多阶段解禁,国际常见

根据农委会公布的公听会资料显示,台湾对日本五县食品,计划分为两阶段开放。第一阶段:福岛县所有食品保持禁止进口;其他四县的饮用水、婴幼儿奶粉、茶类产品及野生水产品则列为高风险产品,同样维持禁止进口;而四县的其他食品,若能附上辐射检测报告及产地证明,就可以进口。至于第二阶段怎么开放,尚未揭露。

笔者认为,仅分为两阶段开放尚嫌粗糙,甚至可以考虑视各种食品地区与种类,采用多梯次逐步开放。这也是国际间常见的作法,例如美国 FDA 至今九度依序解除禁运名单上的项目,欧盟也是分梯次缩小检查的地区与项目

全面禁止福岛县食品的做法,也有待商榷。福岛县毕竟有0.4个台湾大,有许多地方没有受到辐射污染。从地图也可看出,福岛县西部地区离福岛第一核电厂的距离,比宫城、山形、茨城、群马县的某些地区还远,这就是以县划分设限标准的吊诡。

网路谣言流窜

网络上传言日本电视主持人大冢范一因多次公开试吃福岛蔬菜,导致罹患血癌,则过于轻率地将吃福岛食物与患癌扯上必然关系。大冢范一得的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这个病主要是由异常染色体所引起的;归咎到福岛蔬菜辐射,只是媒体捕风捉影。

至于网络上传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日本14个地区的产品进口到美国,FDA 可不做任何物理检查就直接扣留”,其实也是谣言。这则谣言源起去年在中国网络流传的《美国都禁了,中国人还在冒死游日本》一文,今年旧酒换新瓶,又在台湾流传。

其实检视 FDA 网页,意思是“禁止销售名单上的项目,可不需检查就直接扣留”。该文却只撷取了后面半句,然后渲染成“日本14个地区的产品都被封杀了”。而其实美国的“日本食品禁运名单”,主要以日本自己的出口管制措施为蓝本,美国极少多加管制。

“风评被害”的伤害

有来台湾留学的日本人就曾在 Facebook 留言,说看到“反核,不要再有下一个福岛”的旗帜时,虽然知道其想表达的意思,“但是看起来像是说福岛是不安全的地方,福岛人做不好的事情”。他感慨,“说这样的话题的时候,需要考虑对方的心情,而不是帮对方贴标签来支持你的论点。”

日本有个用语叫做“风评被害”,意思是因为不精准或是错误的资讯,甚至是不实的谣言而受到的误解或损失,有点像中文的“流言蜚语”、“人言可畏”。

日本食品就是很好的“风评被害”例子,不管台湾要不要开放日本五县的食品,但散布“美国禁了全部日本食品进口”、“日本主持人吃福岛蔬菜导致罹患血癌”、“日本核灾地区食品就像核废料”等等耸人听闻的言论,不但丢掉了自己的人格,也伤害了日本灾后重建的努力与形象。而且当这些言论流传到日本时,日本人又会怎么看我们台湾人?

(张文杰,清华大学工科所硕士,清华大学核工所研究助理)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