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洪秀柱当选党主席后首度访问大陆,连马英九都担心她见习近平会说什么

刊登于 2016-10-31

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到南京中山陵向国父孙中山先生献花致意。
洪秀柱到南京的官方行程第一站就是到中山陵向国父孙中山先生献花致意。

10月30日晚,中国国民党党主席洪秀柱率领国民党访问团抵达南京。这次为期五天四夜的访问最受关注的是,在11月2日的“洪习会”(即洪秀柱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会面)上,洪秀柱是否会提及“一中各表”的表述,以及洪是否会在会谈中推动两岸签订和平协议。行前,洪秀柱将此次访问定调为“和平之旅”,希望能在论坛上达成具体协议,化解民进党执政后两岸冰封的关系。

我们要继续当推手,让两岸交流不中断,且要有好成果,不能因政府与政府间冷若冰霜,就让两岸人民也开始有隔阂。

国民党主席洪秀柱

洪秀柱曾提出两岸“一中同表”路线,遭到党内质疑

洪秀柱曾将“九二共识,一中各表”论述改为“九二共识,一中同表”,一度在国民党内引发争议。在2015年洪秀柱代表国民党参选总统时,便因两岸政策观点与党内主流声音产生分歧,被撤参选资格

洪秀柱认为,“九二共识”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应从“一中各表”、“一中不表”,走向“一中同表”,并倡议以“整个中国”补强“一个中国”。洪秀柱认为“一中同表”的具体含义是:主权宣示重叠、宪政治权分立,即承认“两岸是整个中国内部的两个宪政政府”。

一中同表

一中同表,为各种“一中X表”论述的变形之一,是处理海峡两岸关系问题的一种主张,认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皆是“整个中国”的一部份,二者在各自领域有完整的管辖权,互不隶属。同时,二者搁置对“整个中国”的主权的争议。这个说法最早在2004年由台湾大学政治学教授张亚中所提出,希望两岸由一中各表的立场更进一步。(资料来自维基百科,百科内容以 CC BY-SA 3.0 授权)

而在民进党上台及洪秀柱就任党主席后,她虽然不再提“一中同表”,但在今年9月的国民党全国党代会上,党纲在涉及两岸交流部分首次出现只提“九二共识”,不提“一中各表”的表述,亦引发外界关注。在以往,是否提及“一中各表”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对“九二共识”表述上的最大差别。

因此,洪秀柱此次大陆之行,是否提及“一中各表”、甚至是“一中同表”,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在临行前,国民党内还就“一中各表”的问题,要求洪秀柱在“洪习会”上清晰表述。据联合报报导,传出洪秀柱将在11月初与习近平会面的消息后,马英九曾多次要求与洪秀柱会谈,却惨遭“闭门羹”。面对党内要求在“洪习会”上清晰表述“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要求,洪秀柱则指,希望党内不要拘泥于小节,将小句子或小字无限放大对待。

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蔡正元则在10月30日透露,洪秀柱在“洪习会”上对于“一中同表”的主张不会有“脱轨”表述。蔡正元还强调,洪秀柱就任党主席后,已经没有提过该说法,“一中同表”亦没有在政纲中出现。

国民党立委陈学圣表示,洪秀柱只需要牢牢记住“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然后公开说出来,“如果还能再说出中华民国,就是100分”。

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赵天麟则指,洪秀柱此行应彰显台湾主流民意与看法,呼吁北京当局应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

“洪习会”:洪秀柱或推动两岸签订和平协议

11月2日,洪秀柱将与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面,届时国共双方将各有13人出席。

行前,洪秀柱以“追求和平与繁荣才是台湾的共识”为题,投书日本时事通信社,暗示可能将在“洪习会”上谈及两岸和平协议。

两岸和平协议的议题在第十九次国民党全国党代会上备受瞩目,国民党再次推动两岸签订“和平协议”写入党纲。当时洪秀柱表示,“和平协议”是为了让两岸和平“制度化”和对抗民进党“台独党纲”。

在中华民国宪法基础上,深化九二共识,积极探讨以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可能性,扮演推动两岸和平制度化角色,确保台湾人民福祉。

国民党新政策纲领的两岸交流论述

外界认为洪秀柱此行有意推动两岸签署和平协议,民进党对此反应强烈。民进党立法院党团便呼吁洪秀柱不得与中方签署任何协议,“不要踩国家法律的红线,也不要踩人民容忍的红线”。民进党立委叶宜津则表示,虽然洪秀柱提出要签署和平协议,但协议需要国家签署才具有效力,没有一个政党具有签署协议的权力,何况国民党现在为在野党。

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则认为,预料习近平在双方会面上会在此强调“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说法,即“民意”不再指2300万台湾人民,而是指13亿中国人民,该说法旨在回应蔡英文当局时常以“民意”做挡箭牌的做法。

声音

若是洪秀柱在洪习会中提出和平协议,这可能会使台湾内部激起新一波统独论述大战,这对国民党与两岸关系和平的未来发展不见得有利。

时代力量立法院党团总召徐永明

来源:中央社中时电子报联合新闻网明报香港经济日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