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首份调查数据揭示,全球原野地带或在一个世纪内消失

刊登于 2016-09-10

巴西亚马逊森林。
在短短16年间,全球原野面积减少了约10%。图为巴西亚马逊森林。

谈论保护自然环境时,许多人会想到通过局部地保护各类栖息地,来拯救大熊猫或其他受灭绝威胁的动植物。不过,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Q)地理规划与环境管理学院副教授 James Watson 及其团队近日发表论文指出,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去观察,地球空旷而辽阔的原野地带(Wilderness Areas)已受到严重破坏,急需引起政府及环保组织重视,并加强保护。

研究论文于9月8日在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发表。研究团队比较了自1993年至2009年间地球原野地带的收缩变化,指出在短短16年间,全球原野面积减少了约10%,即330万平方公里。研究团队认为,如果任由这一趋势继续下去,在一个世纪内,地球上所有的原野都将消失——如果没有原野地带发挥自然调节作用,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将大幅度减弱。

这个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调查数据使得我们意识到原野消失后,是无法恢复的。它们会变成别的什么东西,但不可能再恢复成原野。

论文第一作者 James Watson

这是首份用数据展现地球原野地带面积减少状况的调查。类似的统计数据在森林砍伐议题上也能见到,但这份研究的视角更广阔,将“原野”定义为:几乎没有人类活动痕迹的陆地。论文指出,在这16年期间,南美洲的损失最严重,原野面积减少了约30%;其次是非洲,原野面积减少了14%——在几内亚及刚果共和国,有大片的森林和沼泽遭到完全的破坏。

目前全球原野面积还剩下约300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23.2%,大部分分布在美洲、亚洲及非洲地区的北部和澳大利亚。

Watson 表示,造成原野消失的重要原因在于,政府和各类环保组织倾向于优先保护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的濒危动植物栖息地。而偏僻又无人看管的原野,因为放任自流的农牧业与矿产开采等人类活动被大规模“腐蚀”。

原野不仅为濒危动植物及原住民提供栖息地,还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研究员 Stéphanie D'agata 表示:“即使是年代最久远,且生态系统最完好的海域,其生物多样性也比不上陆地上的原野”。她的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学术杂志《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此外,原野出色的碳收集(Carbon Storage)功能也使得其拥有出色的气候调节能力。非政府组织保护国际(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常务副主席 Russ Mittermeier 就认为:“原野,特别是原野上的森林,应该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资源”。

巴西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ustainability )生物学家 Robin Chazdon 认为,这项研究是“一记警钟”,并表示“我们必须花费比以往多得多的努力来保护原野。”

3000
全球原野区域在1993年至2009年间减少的330万平方公里面积,接近100个台湾,或者3000个香港。

声音

如果我们不尽快采取行动,原野会完全消失,对于保育工作、气候变化、以及某些十分脆弱的人类社群(原住民)而言,这将是场灾难。

论文第一作者 James Watson

全球环境政策没有很好地保护正在消失的原野。尽管原野为生物多样性、调控地区气候及支持许多原住民社区都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但它们正在我们眼前消失。

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JCU)教授 William Laurance

这份报告进一步凸显人类活动对于自然及人类本身带来的巨大影响。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英国分会科学与政策主任 Mike Barrett

原野

原野或称旷野,是地球上尚未受到大规模人类活动改造的自然地带。原野区域往往是珍贵物种的栖息地,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而这些都是难以在都市、实验室或动物园内重现的。原野地区也常保存人类最初始的文化遗蹟、精神与审美观。(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卫报路透社VergeScienceMag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