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大熊貓不再被列「瀕危」物種,但全球暖化仍將威脅其生存

刊登於 2016-09-06

大熊貓不再是瀕危動物,全球數目回升近二千隻。
大熊貓不再被列「瀕危」物種,數目有所回升。

中國大熊貓的「萌」樣風靡全球,也是半世紀以來象徵野生動物保育的著名物種之一。它們曾因數量過少而長期瀕臨絕種,將其奉為「國寶」的中國政府及動物保育人士對此極為擔憂與重視。但近日好消息傳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9月4日更新其「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時指出,因中國近年保育有成,使得成年大熊貓數量自2004年至2014年增加了17%,大熊貓因而由 IUCN 原先評定的「瀕危」(Endangered)等級改為「易危」(Vulnerable)等級。

IUCN 指出,根據一系列大範圍的全國調查,目前大熊貓數量已經止跌回升,由2004的1596隻,增加至2014年的1864隻;若加上幼年熊貓則總數約有2000隻。而復育成功主要歸因於盜獵的數量明顯減少,及熊貓的棲息地竹林的擴大種植。

大熊貓曾經在中國文化的推崇下,遍布中國南方。但在1970年代,中國政府發現全球僅存2459隻大熊貓,使其成為最受媒體關注也最受保護的瀕危物種。在盜獵猖獗的1980年代,中國政府陸續嚴禁大熊貓盜獵及皮毛買賣,並將其保護級別列為最高。

1992年建立的整體保護系統更增加了大熊貓的棲息地,目前中國已為境內67%的大熊貓設置了67個保護區,面積近140萬公傾。除了積極種植大批竹林,中國也與國際動物保護 NGO 及動物園合作進行繁育研究工作,並推出“rent-a-panda”熊貓哺育計劃,向外國政府出租熊貓以換取保育工作資金。

每個人都應該慶祝這一成就,但大熊貓的生存狀態仍然很危險,它們的大部分棲息地被規劃不周的基礎設施項目所威脅。同時請記住,野外生存的大熊貓仍然只有1864隻。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總幹事盧思騁

然而,專家仍警告,這個好消息可能持續不久。因為過度使用化石燃料而導致的全球暖化現象,預計在未來80年將會威脅地球三分之一的竹子的生存環境。中國卧龍自然保護區高級顧問 Marc Brody 表示,因為高速公路的建設、四川興盛的旅遊業發展及其他人類經濟活動,使得熊貓棲息地破碎化。事實上適合熊貓居住、品質較好的棲息地仍在減少。

Brody 同時指出,現在斷定野生熊貓數量增加,其實言之過早,或許只是人類在「計算」野生熊貓的技巧上進步了而已。他表示,中國政府當然值得因其近年對大熊貓保育的努力,獲得外界鼓勵及支持,但這並不足以讓熊貓離開有滅絕威脅的物種行列。

我們想強調的是我們並沒有走在動物保育的正確方向上,反而正在以比往常更快的速度失去它們。

IUCN 總幹事 Inger Andersen

物種滅絕的速度也在加快中,在 IUCN 的紅色清單中有約八萬多個物種,目前卻有將近三分之一有滅絕的威脅(包括極危、瀕危、易危三類)。羅馬大學全球哺乳動物評估研究員 Carlo Rondinini 表示,有28%的哺乳類動物面臨滅絕的威脅,比2008年多了3%。而其中之一,就是本次被列入 IUCN 的「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名單中、離滅絕僅一步之遙的東部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

無論如何,如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高級副總裁 Ginette Hemley 所說,動物保育是場長期戰爭。保護國際(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成員 Sanjayan 也認為,熊貓保育的小勝利固然值得慶祝,但仍須繼續進行這場戰爭。畢竟,就像 IUCN 總幹事 Inger Andersen 說的,這則喜訊只是告訴你:保育是有用的。

易危物種

易危物種(英文:Vulnerable species,多寫為 VU)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其中一個保護現狀分類。其指現存一些快成為瀕危物種的生物,例如是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及在中期內可能有比較高的滅絕威脅。現時有大約上萬個物種於紅色名錄當中分類為「易危物種」。當中較為有代表性的有大熊貓、大白鯊、巽他雲豹、眼鏡熊、獵豹及美洲鱷。(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國家地理CNNAl Jazeera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