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鬼节与丧事之外,他将传统纸扎玩出新花样

纸紥以往总让人想到死亡、不吉利,今天却成了饼店、艺人的宣传品,这种改变,也影响了纸扎师欧阳秉志的人生。

端传媒记者 陈嘉茵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6-08-15

盂兰节临近,有市民于慈云山屋邨范围内烧街衣。
盂兰节临近,有市民于慈云山屋邨范围内烧街衣。

鬼节临近,欧阳秉志这几天特别忙碌。40岁的他是纸扎师,父亲传承下来的纸扎店至今开业64年,父子两代都用一门手艺,为逝者制作祭祀用品。

8月16日便是农历7月14日盂兰节,俗称“鬼节”,每年这日子前后,附近许多街坊就来光顾欧阳秉志的纸扎店,买香烛纸钱,各式纸扎。相传,这几天鬼门关大开,不少香港市民会在家中或街头烧纸钱祭祀,布施重返人间的孤魂野鬼,祈求家宅平安。

不过今年,欧阳秉志迎来了特别的客人——一家法国曲奇饼店特意委托他制作20个白兔形状的纸扎包装袋。这家饼店打算把曲奇放入这种富有香港特色的纸袋中,送给名人嘉宾作宣传。

长久以来,烧予逝者的纸紥总意味著死亡和不吉利,今天却成了法国饼店的宣传品,这种改变,也影响了欧阳秉志的人生。

纸扎师傅欧阳秉志。
纸扎师傅欧阳秉志。

“以前好多老人家拖住小朋友经过纸扎舖,都会拉小朋友走快一点﹔但今天纸扎品出现在不同场合,证明更多人愿意去欣赏这门手艺。” 欧阳秉志对端传媒记者说。

用创意挽救传统

欧阳秉志的老店位于深水埗福荣街,店铺不大,300多平方呎,香烛纸钱堆满了柜子,两个双额通红的人型纸扎公仔依靠一旁,大大小小的纸扎品悬挂在天花墙身。

这家纸扎店名叫“宝华”,自1952年开业至今,黑底金字的木制牌匾至今已经悬挂64年,长久以来,生意都是围绕逝者。

不过,自2015年开始,情况开始不一样。有艺人找到欧阳秉志,着他帮忙制作宣传工具,甚至有团体找他去建造给小朋友玩的纸扎“冰屋”。

2015年初,香港热门网络平台毛记电视的艺人东方升,找到欧阳秉志,委托他制作一个“东方升纸扎公仔”。“我觉得未试过,又那么有趣,便试着做。”欧阳秉志说。2015年7月20日,东方升穿上与纸扎公仔一式一样的蓝色西装及蓝色波点领带,连同他头上的招牌渗血纱布造型,来到香港书展,四处宣传。东方升把他与纸扎公仔及两名小孩的合照,上载到Facebook,获得2500个赞好。

纸扎店内有不同纸品出售。
纸扎店内有不同纸品出售。
国际品牌找师傅制作兔子状纸品作宣传用途。
国际品牌找师傅制作兔子状纸品作宣传用途。
纸扎店内有不同纸品出售,图为纸品点心。
纸扎店内有不同纸品出售,图为纸品点心。

2016年5月,又有环保团体找到欧阳秉志,请他用竹支及纸箱,扎出一间半圆球体状的“冰屋”,在以关注全球暖化及环保为题的展览上,供小朋友玩耍。

欧阳秉志忆述,该团体找他时,完全没因他经常制作殡仪纸扎品而忌讳,更表示很欣赏他的传统手艺,以及所用的物料够环保。

展览期间,小朋友在纸扎“冰屋”钻出钻入,又拿起笔在“冰屋”上签名,玩得不亦乐乎。欧阳秉志指,当时参加展览的家长及小朋友,都把纸扎品看待为游乐设施,没与死亡挂上半点关系,令他更确信纸扎文化可以更贴近市民。

我希望扎作不只是令人联想到死亡,而是能够融入生活,这才有机会令扎作业传承下去

欧阳秉志

“我希望扎作不只是令人联想到死亡,而是能够融入生活,这才有机会令扎作业传承下去。”欧阳秉志说,“只有不断开拓新路向,才可令纸扎手艺传承下去。”

纸扎业曾经风光

引导欧阳秉志传承纸扎手艺的,是他的父亲兼师傅欧阳伟干。欧阳伟干今年78岁,去年退休,把经营了大半生的纸扎店,交给儿子打理。

欧阳伟干在1949年从中国内地来港,经朋友介绍,加入位于中环阁麟街、著名的纸扎店金玉楼做打杂。

上世纪40至70年代,传统祭祀仪式依然流行,对纸扎品的需求甚大。欧阳秉志指父亲初入行时,主要学做舞狮用的狮头、金龙和灯饰,月薪15元,在当时来说算是中上收入。

学师三年后,欧阳伟干在红磡宝其利街自立门户。第一宗生意是油麻地小轮公司的中秋节灯笼装饰,单是那张订单,已为他带来数千元收入。当时中国的纸扎品不能出口美国,欧阳伟干看准时机,申请了一张纸扎品出口证,请来四名师傅在香港制作纸扎品,大量外销给移居美国的华侨。

“当时收入好,够养家之余,还足够买楼。”欧阳秉志笑著回忆说。

不过,进入80年代,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纸扎业随其他工业一般,受工资及投入成本低吸引,北移国内生产,内地廉价纸扎品垄断市场,香港纸扎业逐渐凋零。及至九十年代,随着香港社会转型至发展金融和地产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民间传统祭祀习俗愈趋萎缩,纸扎业更见没落。

我入行时已说是纸扎业是夕阳行业,连亲戚都说我做这行赚不到钱,没前途。

欧阳秉志

欧阳秉志就在纸扎业最低迷的时候入行。1997年7月,香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低迷,当时刚在大一设计学院毕业的欧阳秉志,找不到工作,便暂时在父亲的纸扎店内帮手。“我入行时已说是纸扎业是夕阳行业,连亲戚都说我做这行赚不到钱,没前途。”

把纸扎融入生活

刚开始在父亲店里帮忙,生意冷清,欧阳秉志靠阅读潮流杂志消磨时间。2000年,他在杂志上看到滑板车在香港盛行,忽发其想就拿起竹支及硬咭纸,制作了一架纸扎滑板车,挂在店外出售。

欧阳秉志正在制作兔子纸品。
欧阳秉志正在制作兔子纸品。

后来,他的新潮扎作被媒体报导,愈来愈多人上门找他订制特别的纸扎品。2003年,他受香港著名乐队Beyond成员黄家强所托,为其于1993年离逝的兄长黄家驹,制作出像真度极高的纸扎电子结他及扩音器。后来,他又受客人所托,制作出可伸缩的鱼竿、能打开拉链的名牌手袋以及附有插头的电器等。欧阳秉志的扎作,全部依照真实生活,从使用者角度思考制造,正是这种紧贴生活的思维,驱使他找到了纸扎业的新方向。

伴随着市民简化传统的祭祀习俗,也更看重环保,传统纸扎需求越发减少,是不争的事实。欧阳秉志认为,纸扎业要转型,必须开拓更多应用纸扎的范畴。五年前,提倡保育传统纸扎文化的非牟利组织香港圣雅各福群会及长春社,邀请欧阳秉志合作,向中学、大学及公众人士教授纸扎技巧,同时要求学员为纸扎品想出新用途。

欧阳秉志指出,学员对纸扎品的第一印象大多是“祭祀死人用的纸扎公仔”,直至接触到纸扎原来可以制作灯笼、笔筒等用品时,才对纸扎改观。他亦因成功令市民改变看法,而更愿意担任更多纸扎导师及讲座嘉宾,传扬这门传统手艺。

2014年,欧阳秉志到中大持续进修学院,教授纸扎技术,当时的学员运用所学的技巧,制作出纸扎生果盘及靴型的雨伞架。这令欧阳秉志看到,传承不一定是由师傅把手艺传给徒弟,亦可以是将之融入生活中,透过引起更多人关注,令其延续下去。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