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蔡英文就职

从当选到就职,蔡英文应对两岸关系的“100字战略”

距离520只剩几个小时,小英能否维持并开创一个稳定、可期待的两岸关系?马上就见分晓。

特约撰稿人 史派西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6-05-19

#蔡英文#蔡英文就职#台湾

总统大选当天,蔡英文于投票站外接受记者访问。
总统大选当天,蔡英文于投票站外接受记者访问。

一如以往,民进党发言人应媒体要求,照本宣科地将手上纸条的文字,一字一句缓缓地念完。

5月5日的这一天上午,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发表了署名“评论员文章”,标题是《不承认“九二共识”就是破坏两岸关系共同政治基础》。对熟悉中共党政语境的人而言,这是代表性极高的政策宣示文字,或者直说就是“叫阵”。

文章系统地整理台湾1月选举之后,北京方面一系列的主张,用的是一贯的口吻,一贯的用词,直言民进党否定“九二共识”、不认同其核心意涵,“台湾新当选领导人承诺的所谓‘维持现状’,就只是一句空话,责任及产生的后果只能由民进党当局承担。”

《人民日报》洋洋洒洒1325个字,但民进党发言人面对群起要求回应的台湾媒体,只用了82个字回应:“蔡英文主张已经说得很明确,就是维持现状,建立具一致性、可预测且可持续的两岸关系;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是两岸共同的责任,需要双方一同努力,这是民进党一贯的立场。”

换个场景,4月19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一场国际钢铁会议上,中国代表要求台湾代表团退场。民进党在当天回应媒体的声明,不多也不少,97个字。

再换个场景,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欧巴马(香港译作奥巴马),尽管熟悉国际政治的人都了解,这场美中两国领导人会面对两岸议题不会多加着墨,但台湾的媒体仍然只集中关注两岸议题而民进党对媒体的回应是:“会持续观察”,5个字。

更早的2月26日,中国外长王毅在美国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演讲时回应时表示,希望也期待“台湾新的执政者”520后以自己的方式、表明愿意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愿意接受他们自己宪法所规定的‘大陆、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媒体得到民进党的回应是,90个字,即“蔡英文说得非常清楚,未来新政府执政后,将根据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秉持超越党派的立场,遵循台湾最新的民意和最大的共识,以人民利益为依归,致力确保海峡两岸关系能够维持和平稳定的现状。”

挑战大位 小英须直视两岸议题

82、97、5、90,不到100字的回应,是近1年多来,外界对民进党鲜少注意,或无法理解个中细故,却可能是他们最大的一个改变。

从选前乃至于到了选后的此时此刻,民进党面对媒体询问有关两岸议题时,一贯性的回应方式:重申既定立场,不多做说明,把回应媒体的篇幅,维持在一段到两段,而字数,则是尽可能控制在100字以内。

别以为只有发言人这么做,就连党秘书长吴钊燮,或是中国事务部主任赵天麟等主管级人士,记者会一到,就站上台前,拿出一张纸,念出事先预拟好的声明文字,有时还不接受提问,发表之后随即离去。至于媒体的疑问,那留给党发言人代为回答,而发言人也仅会就先前的声明内容,不厌其烦地再多念几次给记者听。

惜字如金,向来不是民进党的传统作风,也不擅于此道。

早年从草根街头起家的民进党,骁勇善战,更善于雄辩,自豪于对内对外都要大鸣大放,非争到脸红脖子粗,即使到了2000年首次执政,一旦遇到敏感又复杂的统独或两岸议题,上从陈水扁总统,下到党籍立委,一人一把号,各有各的主张、看法,甚至到后来,为了选举利益和对抗在野党的需要,两岸议题也沦为政治操作的一环,不仅因此激怒了北京,最终也得罪了美国。

陈水扁执政时期,两岸固然在言词上针锋相对,而最终民进党尝到了苦果。但不能忽略的是,在陈水扁总统第一任时,蔡英文做满4年的陆委会主委,完成《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历年来幅度最大的一次修法工作,并用半年时间开放小三通。2005年起,扁政府还陆续完成了两岸春节包机直航,台港及台澳航权的谈判。

相较于过去8年的马英九政府,蔡英文在陆委会完成的两岸交流事务,在民进党首度执政,民、共双方毫无互信基础的背景下,当时推进两岸交流的确有相当进展。绝非马政府所宣传的:因为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而一事无成。

但想不到的是,蔡英文挟着对两岸事务的熟稔,2012年首度挑战总统大选却马失前蹄,其中美国基于稳定两岸关系的考量倒向马英九阵营,是蔡英文当年走不完“最后一哩路”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拟定两岸对峙的战略,成为蔡英文此番再次挑战总统大位的核心课题。

这可以分成三个时期来观察:回任民进党主席后、确定参与2016大选后,以及从胜选到就任这段时间。

首先,两年多前,蔡英文幕僚群讨论到底要不要回任党主席的问题时,正反两派争执的一点就是:有没有办法掌握党中央?掌握党机器太忙太累,将无暇顾及选务;但另一方面,若不接党主席,任由党主席和总统候选人的发言不同调,特别在两岸关系上,恐怕才更会危及选情。

事后证明,回任党主席,才有办法掌握舆论,达到事权统一。

“颟顸”、“干预”、“痛斥”、“警告”等带有责骂、命令式的刺激性字眼,慢慢消失在民进党新闻稿,或是回应谈话里。取而代之的是“自由”、“民主”、“人权”、“人民参与”,搭配民进党一向坚持的“国家尊严”、“人民利益”等字句。

2014年 5月,蔡英文回任民进党主席后,首要之务是年底的地方选举,因不涉及两岸,利用这段时间调整内部人事,选举大胜之后,蔡英文在党内独霸的地位确立,使得参选总统毫无悬念。

从这时开始,蔡英文着手收拢民进党上上下下在两岸事务上的发言,调整到和自己同样的模式和状态:所有政策和主张,操之在己,由自己来说;对外回应,单一口径,发言务求精简,避免过多的发言内容被人断章取义。

这样的一套发言机制确立之后,不但可以免除任何一方可能的误解,华府或北京,也能清楚了解谁说的算数,何种发言才是代表民进党的立场。也因此,任何游走两岸自称“代表蔡英文”的人,也少有钻空档运作的空间。

蔡英文阵营发言风格的转变,在这个阶段,已可明显察觉出,无论是香港占中、六四周年纪念,或是北京高层对外发言的相关回应发言,“颟顸”、“干预”、“痛斥”、“警告”等带有责骂、命令式的刺激性字眼,慢慢消失在民进党新闻稿,或是回应谈话里。取而代之的是“自由”、“民主”、“人权”、“人民参与”,搭配民进党一向坚持的“国家尊严”、“人民利益”等字句。

即便是在去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出如果不承认“九二共识”,将会“地动山摇”的威胁,民进党当时回应的发言是:“两岸关系维持和平稳定,是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期待,更是国际社会所乐见,两岸任何一方都有责任维护台海的和平稳定”;“在两岸互动上,民进党坚定主张,两岸的交流不得伤害台湾的主权与安全,必须能确保台湾自由、民主、开放的生活方式,应该积极凝聚台湾内部的共识,做为两岸对话的基础。”

又或是,赵天麟重申蔡英文先前在14年1月在中国事务委员会所提出的“三个有利”与“三个坚持”,强调两岸关系的和谐有赖双方共同维护。

换句话说,民进党在两岸议题的发言及回应,针对事件对台湾主权的冲击程度轻重,不再使用过激性的字眼,改以重申立场,诉求正面看待两岸交流,且在战略上设定的时机未到之前,更不轻易对外发言。

这样的约束不只针对中央党部的党工,连带包括一向口无遮拦的民进党立委,过去这段时间,特别是在选举前,绝少针对两岸议题来发言,一方面是两岸议题艰涩难懂,既然如此,干脆不提不说。另一方面,就是蔡英文回任党主席之后,重新建立起一套严谨的对外发言机制,特别着重在两岸部分。在胜选第一的体认下,从高层菁英到草根立委,大家都得克制再克制。

支持者在民进党选举总部前欢呼庆祝蔡英文当选中华民国第14任总统。
支持者在民进党选举总部前欢呼庆祝蔡英文当选中华民国第14任总统。

以“九二会谈”诠释

2015年2月,蔡英文宣布参与2016总统大选。对手先是洪秀柱,后是朱立伦。不少人会以“沉闷”这两字来形容这场早在几个月前就胜负底定的选举,不少人甚至用足球赛的“垃圾时间”来形容这场选战的最后两、三个月。

然而,回头来看,“沉闷”其实是一种限缩策略,蔡英文阵营尝试把以往会被大肆炒作、无限上纲的两岸议题,全都框在一个可被控制的范围之内。无论它是由北京发动,或者是来自台湾立场较为亲中媒体的惯性思考与反应。

去年的4月9日,蔡英文首度提出她的两岸主张,也就是“维持现状”。

美国国务院的回应是:“我们欢迎台海两岸一直以来采取降低紧张与改善两岸关系的措施,我们鼓励北京和台北当局持续他们建设性的对话,这些对话已为两岸关系带来显著改善。”

而同一时间,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则说:“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上述的发言,对于熟悉两岸事务的人而言,稀松平常,正所谓的“高来高去”:你说你的态度,我讲我的立场,即使在美中台三方的架构下,美方会多肯定台湾一点,提醒北京多一点,北京除了重申立场,还是重申立场,其惯用字,不外乎就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至于美方的常用字句,往往是“鼓励双方对话”,“欢迎台海两岸采取改善两岸关系的措施”之类的说法。

在台湾被形容为“独派理论大师”的林浊水曾形容,这是一种所谓的“仪式性的对抗”,他说,仪式性对抗以改变现状为诉求,但是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巩固了现状。

因此,在选举期间无论媒体每天怎么提问,蔡英文一直到“忍到”去年4月9日才宣布她的两岸政策主张“维持两岸现状”。而这一段回答又被外界批评“空心菜”时,蔡英文仍按着自己设定的时间点,在5月底出访美国时,先以投书媒体方式,再藉由到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的场合,进一步深化她的两岸论述:

“在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下,依循普遍民意,持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两岸之间应该珍惜并维护20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互动所累积的成果。我将在这个坚实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

至于该怎么安放“九二共识”,这被共产党形容为两岸关系“定海神针”的关键词?4年前,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识”的存在。去年,就算是11月的马习会的新闻热季里,蔡英文也没有随之起舞多做说明,而是到了12月27日的第一场总统辩论会时,才首次正式回应“九二共识”,并以“九二会谈”来诠释。

尽管也许有人批评“100字”的风格太冷峭,欠缺群众的感染和煽动力,但蔡英文却是籍此成功克服了外界认为的民进党罩门:两岸关系。

另一项值得记下一笔的是,在两岸关系范畴,民进党在选举期间采取的战术是全力围剿洪秀柱、朱立伦和马英九,毫不手软。但即使如此,也鲜少扩及北京,尽可能冷处理与北京有关的相关发言,无论是蔡英文自己本人,或是民进党对外发言系统。

今年1月20日,胜选后第5天,蔡英文藉由媒体专访,进一步提到“两岸都应该共同去珍惜与维护,在这个基本事实与既有政治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既有政治基础”,包含四个关键元素:

一、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以及双方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

二、是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

三、是两岸过去20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互动的成果。

四、台湾的民主原则以及普遍民意。

两个月后,当外界将焦点集中在520就职演说,蔡英文再次利用专访机会,强调“我倒觉得这一段时间,应该是双方互相展示善意的时间,同时也希望透过相互表达善意,可以累积信赖。”

蔡英文还说,“她无法给明确回答,因为这些问题都是衍生自陆方近来的说法,但陆方说法有很多不同的诠释,这些诠释会影响我们的判读,在520之前她不打算过早回应。”

蔡英文在1月16日胜选感言时曾经表示:“将会建立具有一致性、可预测性、可持续的两岸关系。”

这段发言,或许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民进党在过去1年多来,从选前到选后,始终保持一贯性的发言基调,没有因为事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尽管也许有人批评“100字”的风格太冷峭,欠缺群众的感染和煽动力,但蔡英文却是籍此成功克服了外界认为的民进党罩门:两岸关系。

距离520只剩几个小时,从执政到在野,再重返执政,蔡英文如今手上握着完整的调度国家资源及行政的权力。蔡英文能不能像她的“100字战略”一样维持并开创一个稳定、可期待的两岸关系?马上就见分晓。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