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给家长的信

张韵珊:孩子从不是我逐梦的障碍

小朋友的出现,从来不是我们人生的障碍,他们反而丰富了我们的经历,拓阔了我们的视野。

刊登于 2016-04-29

#亲子#给家长的信

【编者按】在纷扰的世代,似是而非的价值观,莫衷一是的说法,让家长越来越迷糊。我们希望透过一封封给家长的信,集结两岸三地的智慧,期望为人父母的,可从中找到新的视点,增加大小同行路上的能见度。

作为两子之母,张韵珊大大感受到,「食物是给我们身体能量,而阅读绘本是给孩子的心灵食粮。」受访者提供
作为两子之母,张韵珊大大感受到,「食物是给我们身体能量,而阅读绘本是给孩子的心灵食粮。」

亲爱的家长们:

接触绘本,始于埋首大学毕业论文时,有天在书店遇上一本叫《不是我的错》的绘本,简单的文字和图象,把校园欺凌讲得透彻,书后页的一些相片,更把不公义的事情从学校延伸至世界,那刻我才惊觉,绘本的力量既深且广。

那时候,我还未有孩子,就画了一个关于失明小朋友遇上天使的故事。那是我的论文功课,也是我的第一次绘本创作。

后来,日本311大地震,我坐在家中看新闻报道,念挂住在灾区的朋友,手抚着肚皮里的大儿子……忽然起了一个念头……我可以为灾区的小朋友做什么吗?

于是,我花了半年时间创作了一本叫《明天》的绘本,请朋友翻译成日文,然后自己拿去印制成书,再请宣教士带到日本东北去。

日本小孩实际有没有看到我的绘本,我不得而知,只是做了我可做的事,也渐渐地,把创作绘本视为人生的梦想。

但几乎跟所有父母一样,随着大小儿子的来临,我“封笔”了一段长时间,生活总充斥着很多琐事,家中很多大小事务要处理,还要兼顾自己的工作。

梦想,好像一列停了下来的火车,我甚至不肯定,它会否有重开的一天。每天上班下班,凑仔、返工,我像走进了迷雾般,糊糊涂涂的迷失了方向。

有孩子在旁,我无法执画笔,却多了时间阅读。每天让孩子坐在膝盖上,抱着绘本一本又一本的读,幸福感觉就来了。记得有一回,我见儿子学校教的生字愈来愈深,心想或可透过绘本教他认字?于是,我指着书内一个生字问儿子,“这个字你会读吗?”小不点却嘟起小嘴抗议,“妈咪,我唔钟意这样!”

我醒觉到自己做了一件愚蠢的事,儿子阅读绘本,跟我创作故事一样,为的是享受当中的过程,不是为了学会多少个生字。

很多人以为绘本只是给小孩的读物,但其实在绘本的世界,你总能找到安慰和动力,小孩如是,大人如是。这正正是绘本最迷人的地方。

张韵珊的得奖作品《你会咚咚咚吗? 》,灵感来自他的儿子。受访者提供
张韵珊的得奖作品《你会咚咚咚吗? 》,灵感来自他的儿子。

记得有回读台湾作家吕游铭的《想画.就画.就能画》,大大的激励了我,对的,想画,就能画,即使我已为人母,即使我已忙得透不过气,即使我好像已过了发梦的年纪……

不知你有没有闻说过,日本有一位火车司机,退休后开了一个个人画展,大家都惊讶,一个司机竟在晚年开画展?而且他的画功是如此的深厚,水准一点也不业余。

原来,他一直爱画,却为了谋生跑去当火车司机,那段日子里,他用眼睛把沿路风光都记下了,画在脑海里存档,至退休后,就把无数美丽的画面一一用油彩呈现出来。

我觉得,自己跟那火车司机有点相像。

初为人母的这段经历,我会视为人生阶段性的限制,那时候,我们真的无法分身逐梦。但这不代表要停止做梦啊!孩子慢慢长大,不用再贴身照顾,我们就可以逐渐重回自己的轨道,做自己喜欢的事。

小朋友的出现,从来不是我们人生的障碍,他们反而丰富了我们的经历,拓阔了我们的视野。就像我的得奖绘本《你会咚咚咚吗?》,灵感都来自我的儿子,不是他,我也就不会有这样的创作。

2016香港图画书创作奖首奖作者张韵珊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