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习马会

脱离国共框架,马习会把“中华民国”送入豪赌

“马习会”第一次超越国共“党对党”框架建立元首会机制,但马英九却没有让98年汪辜会就已提出的“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 进入这一机制,这无异于开启了一场豪赌。

端传媒记者 李志德、蒋金 发自新加坡

刊登于 2015-11-08

#习近平#习马会#马英九

图:端传媒设计部

海皇大厦(NOL Building)坐落在新加坡亚历山大路上,楼高26层,在面前低矮的艺术师范学校衬托下,总显出一股雄视天下的气势。

1993年4月27日,代表台湾的辜振甫和代表中国大陆的汪道涵,曾在这里举行“辜汪会谈”,写下了两岸分裂分治以来首度代表官方的民间组织接触的历史。

时过境迁,这幢曾盛极一时的商业大厦,现在唯一运作如常的是前门广场的喷水池。海皇轮船公司在2013年将大楼卖给开发商飞龙集团。整幢大楼正重新整修,工人进进出出,全不设防。在1993年,那座曾经留下一张辜汪握手的历史影像的4楼大厅,如今被隔成4、5个房间,你得在尘土和未干油漆的气味里绕来绕去,才能走完整层楼。

22年之后,从台湾官方证实2015年11月7日,马英九和习近平要在新加坡举行“马习会”开始,海皇大厦又突然重新成了媒体探索、怀旧的焦点。这一次的见面是在香格里拉饭店,但这并不妨碍见证者们一厢情愿去寻找历史传承的兴头。

两岸不存在的旧基础

“不对啦,不是现在这个啦,这是重建的。你们要看的是原本那幢,那幢拆掉了。”

28岁的Yvonne Lin,对着我们一小群来探访这“历史前一页”的记者,死命摇着头。Yvonne是一家厨具代理商的业务员,6日下午,她赶在下班前把一批厨具送到海皇大厦一楼一家还在装修中的餐厅。交完货,她被我们拦下来,这个染着红棕头发、手臂上刺着货船和舵轮图案的年轻女孩,瞪大了眼睛,问明白来意后,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原本的海皇大厦早就拆了,现在这幢是全新重建的。

记者们大吃一惊,接着问,知不知道1993年这里发生的事情?她摇摇头:“那时我才5岁”。

Yvonne其实记错了,“历史前一页”还在。海皇大厦经历了整修而没有重建,接手的买家曾想拆掉重建,后来还是现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出面,“道德劝说”业者保留这幢极富历史意义的大楼。

但Yvonne的印象偏差,却十分真切。对当年5岁的小女孩来说,这幢大楼和它承载的记忆早就重启,对新一代的人和事来说,过去种种,又与我何干?

在台湾,人们关注“马习会”时,并不会缅怀“蒋毛”两人的历史,而更关心“中华民国体制”能不能在两岸关系里摆放得安稳且牢固。

讲起2015年的这场“习马会”、“马习会”,西方媒体、两岸三地媒体都经常把历史场景上推到1945年的“重庆会谈”,拿当年的蒋中正和毛泽东对比今天的马英九和习近平。而事实上,建构“重庆会谈”历史的基础,就像Yvonne对海皇大厦的记忆一样,早已经被拆毁而重建。

今天互称“先生”的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的会面,是在另一个新基础上进行,新基础上最重要的一块砖,就是“中华民国体制”。在台湾,人们关注“马习会”时,并不会缅怀“蒋毛”两人的历史,而更关心“中华民国体制”能不能在两岸关系里摆放得安稳且牢固。在大陆,“中华民国”如果无法进入正常的讨论框架,亦没有两岸理解的基本基础。

从“党对党”到正视“中华民国”

“重庆会谈”所处的历史时空是抗战刚结束,国民党的“训政时期”,“党国不分”、“党等于国”是常态,“蒋毛会”,亦是国民党和共产党谈判“中国”的政治发展前途。

重庆会谈之后,不管是在中国大陆的4年内战,或者国民党退走台湾的两岸分治时期,共产党面对“台湾问题”的思维程式,始终不脱“党对党”架构。从早年的毛、邓和两蒋时期,到2005年连战访中后操作的“国共平台”,一直都是这样的思维套路。“马习会”也曾不断传出两人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身份会见,可见“党对党”框架仍是可能的选项。

但历史早已变幻。重庆会谈之后70年,中国大陆政治体制依旧,只是当家作主的从国民党换成了共产党。但在台湾,党、国早已分家,从1987年解除戒严、1996年实现全民直选总统、2000年政党轮替……历史大踏步前进,民主落地生根。两岸体制落差愈来愈大,政治分歧,也愈发难解。

他先向汪道涵直言“中国大陆要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只不过辜振甫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直言表达“中华民国的存在”,从此成为绝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共平台”成了两岸发展政治关系的舞台,回到了“党对党”的老套路。

在经历了1995、96年飞弹危机之后,1998年,辜振甫第一次以海基会董事长身份踏上中国大陆。在上海,他先向汪道涵直言“中国大陆要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到了北京,同样的话在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面前再说一次,陪同的中国副总理钱其琛脸色铁青,但江泽民至少维持住了风度,谈起自己也曾经是中华民国国民,还哼唱起“三民主义,吾党所宗……”

只不过辜振甫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直言表达“中华民国的存在”,从此成为绝响。

2005年中共政权高调接待在野的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中国大陆,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明跟进。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共平台”成了两岸发展政治关系的舞台,回到了“党对党”的老套路。

到了2015年的“马习会”,情况发生了微妙变化。2014年,马英九在“九合一地方选举”国民党的空前惨败后交出了党主席职务。也因此,2015年在新加坡与习近平见面时,马英九的政治身份只剩一个:中华民国总统。而坐在马英九对面的,就应该是“国家主席习近平”,而不是“习近平总书记”,不再有任何模糊处理、各说各话的空间。

从这里才可以看出,要在新加坡举行这场“马习会”,习近平首先要承受的风险就是,他打破了历来“党对党”的框架,第一次与“台湾地区领导人”会见商谈。“台湾地区领导人”领导的政府,实质上就是中华民国政府。尽管只能点出不能说破,但某种程度确实正如辜振甫先生当年的期许:中国大陆要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

习近平由硬转软的豪赌?

这在中共此前表现出的保守政治作风中并无先兆。习近平此前两次谈到两岸关系时,立场都很强硬:第一次是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第二次则是接见台湾统派团体,甚至搬出了“一国两制”的老调。

但强压并不奏效,从M503航线划设、《国家安全法》将港台纳入适用范围,再到卡式台胞证启用,一连串的大陆单方面作为都让马英九政府难抵台湾民间巨大反弹,多次公开表达对大陆的抗议。2015年9月3日,中国纪念抗战阅兵,更是牵动了两岸抗战史这个最敏感的历史政治题,马政府公开对习近平邀请的贵宾连战发动舆论攻势,事实上已经让国、共两个政府的关系跌到2008年以来的谷底。

硬的一手使到底,才显出这场软着陆的“马习会”是何以令人意外。难怪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11月5日的社论会形容,这场“马习会”是习近平上任以来,对外事务上最大的一场豪赌。

如果好处给了,原则退让了,台湾人最后选票还是投给民进党,国民党还是惨败,届时两头落空,习近平在共产党内部的领导权威也会遭到批评甚至挑战。

一位深度参与“马习会”台湾方面幕僚作业的学者讲得直白:江泽民有“辜汪会”,胡锦涛有“连胡会”,都是成就。但习近平主政后的对台工作,到目前什么成果都没有。再加上眼看着国民党2016年就要在总统、立委两场选举中双双惨败,此时不做些动作,等到民进党上台,势必更加施展不开。

但更直白的在后头:如果好处给了,原则退让了,台湾人最后选票还是投给民进党,国民党还是惨败,届时两头落空,习近平在共产党内部的领导权威也会遭到批评甚至挑战。

马英九赌上了中华民国的未来

尽管“马习会”的开局是这样一场气象弘大的突破,但观察会议期间马英九所有的公开发言,却仍然绕着“九二共识”打转,完全没有撕开裂口、向前突破的任何企图心。

他只满足于“史上第一次在中国大陆领导人面前讲清楚‘九二共识’”,却没有直接在习近平面前提出“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比起1998年辜振甫达到的高度,还有好大一段差距,更遑论声明两岸的价值分歧、华人社会对民主制度的追求。

习近平明明看似让出了空间,马英九却没有往前进,只站在原地叨叨絮絮、反反覆覆谈着“九二共识”。这反应让旁观者瞠目结舌,不知所以。

这让台湾一部分民众很难不把这场会面也看成一场豪赌:第一种可能是,习近平既然立下了“元首对元首高峰会”的先例,台湾日后面对两岸关系时,就可能得到一个较为宽松的空间。日后,一旦有非国民党籍的总统与中国元首会晤,两岸的平等关系就可望进一步确立。站在这样的立场,马习会面自然是一首绝佳的序曲。

但另一种可能:这场“马习会”只是马英九卸任前的昙花一现,“九二共识”成了两岸元首高峰会甩不脱的前提。然而“九二共识”从来只是国民党一党的大陆政策,再加上中方谈到时总会加上定义“‘一个中国’原则下的九二共识”,这个“一中原则”,隐含着“消灭中华民国体制”这个终极目标。在这种情形下,元首会的风光无法掩盖的是,台湾人珍视的政治制度终将跟着中华民国体制被消灭而消灭。

“习马会”也好,“马习会”也罢,说到底是两岸新形势下的一场豪赌。

现今的两岸关系,就像海皇大厦一样,建筑物明明还在,但在年轻人的认识里它早就被拆毁。在台湾,比Yvonne年纪还轻的孩子已经成为社运领导人,甚至即将跃上政治舞台,成为重要的选票力量。这时候还拿“重庆会谈”、“蒋毛关系”来类比,不免显得“白头宫女”了。

旧制度已经破毁,新的社会基础已经成形。“习马会”也好,“马习会”也罢,说到底是两岸新形势下的一场豪赌。不管是对习近平带领的中共政权,或者习惯并渴望维持自由民主生活的台湾人民都一样,将来是输是赢,无人能逆料。

通往地狱和天堂的门经常是同一道,只是各自有各自的天堂,各自有各自的地狱。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