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攝影展

戴耀廷 周永康 岑敖暉 劉兆佳 曾鈺成 陳雲 梁國雄 黃之鋒 黃耀明 何潔泓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無論在...
風物
戴耀廷
戴耀廷
周永康
周永康
岑敖暉
岑敖暉
劉兆佳
劉兆佳
曾鈺成
曾鈺成
陳雲
陳雲
梁國雄
梁國雄
黃之鋒
黃之鋒
黃耀明
黃耀明
何潔泓
何潔泓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有著相當大的衝擊,隨著中國產業資金大量注入與每年自由行旅客增加,雖帶動香港金融貿易、促進觀光經濟,但所衍生出的大陸人來港生育、推高物價、文化差異等問題,讓中港矛盾越來越嚴重,也因此激發香港人的本土意識,開始思考落實真普選,要求港人治港的重要,導致最後發生萬人上街頭的雨傘運動。

《面》一字有臉和面對之意。1840年法國攝影師貝亞德(Hippolyte Bayard)以長時間的曝光技術,拍攝了作品《溺死者的自拍像(Self Portrait as a Drowned Man)》,照片中蒼白的軀體和長眠不醒的神情讓他看起來就像一個溺死的人,貝亞德藉由此批判性的影像,來表達他對法國科學院漠視他攝影研究的不滿。因此《面》根據上述脈絡,拍攝香港近10年來,政治、文化、社會運動中的觀察者與行動者肖像,並運用 「闔眼」象徵港人在面對中港矛盾議題時,所產生不同面向的啟蒙性思考; 而「臉部延展」則是用來呈現香港人與中國之間模糊不清的身份認同,讓觀者從一張張被拉平的面像前,親身體驗香港人在共產政權下爭取自由民主的心境,並重新檢視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被攝者包括了曾鈺成(香港立法會主席)、劉兆佳(全國政協委員) 、陳雲(香港城邦論作者 / 著名文化評論者) 、陳允中(菜園新村參與規劃工作室召集人)、戴耀廷(佔領中環發起人)、陳景輝 (前社運領袖 / 專欄作家 )、劉細良(主場新聞創辦人) 、龐一鳴(反地產霸權運動發起人)、周思中(社運農夫)、朱凱迪(社運領袖)、葉寶琳(社運領袖)、黃之鋒(學民思潮發起人 / 雨傘運動學生領袖)、梁國雄(社會民主連線主席)、何潔泓(土地正義聯盟召集人 / 前學聯副秘書長) 、周永康(前學聯秘書長 / 雨傘運動學生領袖)、岑敖暉(前學聯副秘書長 / 雨傘運動學生領袖)、何韻詩(文化監暴召集人 / 獨立音樂人)、黃耀明(大愛同盟發起人 / 獨立音樂人)。

陳卓邦

台灣攝影師,1983年出生於香港,從小跟隨家人移民到台灣,在台灣長大,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曾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2013 年與王丹合作出版書籍《台北日與夜》,2015年與作家陳奕廷合作出版書籍《傘裡傘外:民主前夕的香港故事》,現為台灣蘋果日報攝影記者。

地點:眾藝埕(台北市民樂街22號2樓)
展期:2015.8.1~ 8.21(週一至週日,10am~7pm)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