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歐盟擬對中國投資採取強制技術轉讓,始祖鳥煙花秀10官員遭懲處

墨西哥洪水66死政府遭批反應慢;花蓮再迎颱風,光復鄉撤千人
2025年10月14日,馬達加斯加首都安塔那那利佛,馬達加斯加武裝部隊中的CAPSAT部隊成員保持防禦姿態,乘坐裝甲車離開總統府。經過數週抗議,該部隊拒絕聽命於時任總統拉喬利納(Andry Rajoelina)政府,並呼籲其他軍隊加入抗議,最終拉喬利納在充滿爭議的情況下逃離該國。當晚,國民議會以壓倒性的多數票將總統免職,部隊隨即宣布接管國家權力。攝:Luis Tato/AFP via Getty Images

端傳媒 10 歲了!一路走來,我們始終相信,有些故事必須被說出,真相需要被守護。這十年的堅持,來自讀者的信任與支持。未來的每一步,我們仍需要你同行。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一起訂閱守護獨立報導,讓真相持續被看見。

讀者你好!你現在讀到的是端傳媒每日新聞速讀「日報」。每逢週一到週五的東亞時間晚間,我們會在整理和篩選之後,將近期值得一讀的幾條新聞以簡短的方式呈現到你眼前。

端傳媒圖片編輯每天會為日報精選一張全球新聞攝影作品。今天的題圖來自法新社攝影記者Luis Tato:2025年10月14日,馬達加斯加首都安塔那那利佛,馬達加斯加武裝部隊中的CAPSAT部隊成員保持防禦姿態,乘坐裝甲車離開總統府。經過數週抗議,該部隊拒絕聽命於時任總統拉喬利納(Andry Rajoelina)政府,並呼籲其他軍隊加入抗議,最終拉喬利納在充滿爭議的情況下逃離該國。當晚,國民議會以壓倒性的多數票將總統免職,部隊隨即宣布接管國家權力。

今天是2025年10月16日,以下是我們為你篩選的4條新聞:

歐盟擬對中國投資採取強制技術轉讓

歐盟正在研擬對外國企業、特別是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設置先決條件,包括要求技術與專有技術(know-how)轉讓,旨在提升歐洲產業競爭力,同時也是應對中國製造業對歐洲市場的壓力。歐盟委員會預計年底前提交相關報告,更明確點出政策方向。

《德國之聲》報導,新規定將適用於所有非歐盟企業,不過明顯聚焦在汽車、電池等關鍵的數位與製造產業,並要求投資企業在歐洲境內增加產品附加價值、使用歐盟商品與勞動力。

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表示,歐盟歡迎外資,但必須是能帶來就業與技術轉移的「真正投資」。他指出,歐洲企業在中國投資時也有被要求類似條件。

這項政策轉向,顯示出歐盟對中國長期以技術換取市場准入的模式日益不滿。多年來,歐洲企業在中國往往需與當地企業合資並交出部分技術。隨著歐洲經濟增長疲軟,企業與業界團體呼籲更積極保護本地技術與產業。

然而彭博社指出,歐盟若效仿中國的保護主義策略,可能引發北京反彈。中國外交部對此回應,中方反對違反世貿規則的強制技術轉讓與歧視性保護主義行為,支持中歐在市場原則下展開互利合作。

始祖鳥煙花秀西藏日喀則市10官員遭懲處

9月19日,國際戶外大牌始祖鳥(Arc'teryx)與藝術家蔡國強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舉辦煙花表演《升龍》,卻因破壞環境引發社會強烈批評。西藏日喀則市10月15日公布相關調查,確認活動造成生態破壞,至少4位放行活動的官員遭免職,始祖鳥與蔡國強藝術工作室也面臨追究與賠償。

調查報告指出,煙花燃放區域山體海拔高達4670至5020公尺,對當地高原地表的草氈層造成破壞的面積達15.29畝(約1萬平方公尺),產生的塑膠碎屑與殘留污染物也未清理徹底。

此外,燃放時長約52秒,強光與巨響對野生動物造成短時驚擾。儘管空氣與水質未受明顯污染,但報告認定該活動已經屬於「在人為擾動生態敏感區的違規行為」,具潛在生態風險。

報告稱,此次活動未經江孜縣集體決策,存在程序違規與監管失職問題。縣委書記陳昊已被立案調查並免職,另外3名縣級領導與相關部門負責人亦被免職,還有至少6人遭立案查處、誡勉。

同時,北京蔡國強藝術工作室涉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草原法》等條文,日喀則市相關部門也已立案查處,並啟動生態損害鑑定與賠償程序。始祖鳥作為活動贊助方,亦須承擔相應賠償與修復責任。

關於喜馬拉雅山煙花表演的更多資訊,請見Whatsnew的報導

墨西哥洪水66死政府遭批反應慢

墨西哥中部與東部地區上週遭遇暴雨引發歷史性洪災,已知至少66人死亡、75人失蹤,約10萬戶家庭受影響。如今災後第五天,救援行動仍在進行,有評論認為政府在災難初期反應不及,延誤了重機械進入災區,成為總統謝因鮑姆(Claudia Sheinbaum)上任以來最大政治考驗。

此次災難也引發對軍方角色與政府財政調度的質疑。前總統歐布拉多(Lopez Obrador)任內廢除「自然災害基金」(Fonden),理由是該基金貪腐問題嚴重。

謝因鮑姆解釋稱,政府仍有193億披索(約10.3億美元)應急資金,目前已動用30億披索。她宣布將先清理災區、再依損失程度提供住戶支援。政府也參考2023年颶風歐蒂斯(Hurricane Otis)災後經驗,預計發放現金補助。

但反對黨公民運動黨批評政府準備不足、應對失當,而且一直以來只會靠即時發放補助「平息民怨」。

氣象預警未能提早預料這場洪災。謝因鮑姆表示,政府當時專注於太平洋側的兩場風暴,未料最終是墨西哥灣的豪雨重創數個已連月多雨的地區。在維拉克魯斯,一名母親高舉失蹤孩子的照片尋求協助。災民情緒激動,總統強調:「所有人都會被照顧,我們不會隱瞞任何資訊。」

花蓮再迎颱風,光復鄉撤千人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溢流釀災逾3週,台灣內政部15日表示,自災難當天至15日下午4點止,各部會及民間支援救災出動人力計11萬餘人次,大量志工團體投入復原工作,展現全社會防衛韌性。

內政部新聞稿指出,各部會及民間支援救災出動人力計11萬1885人次,其中義警、義消、災害防救團體及志願組織等民力計3萬1768人次,各部會支援救災出動各式車輛1萬3168輛(次)、各式搶救機具2萬5142部(次)、搜救犬78隻(次)等。

然而,關島附近熱帶系統可能在本週末增強為颱風「風神」,花蓮縣府原規劃強制撤離8600名堰塞湖保全戶,但在15日下午中央防颱會議上,多數村長表達有難度,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決議開放垂直撤離,改為撤離1000多人。

總協調官季連成說,初步盤點須疏散14村里,完全疏散撤離人數約1000多人,有就醫需求的洗腎、獨居長者或臥床者直接送往醫院安置。

季連成表示,撤離工作可能落在18日或19日,並將由中央觀察官、縣府協調人員、村長、警消等組成5人編組,挨家挨戶確認垂直撤離狀況,若經勸導不遵守可開罰。

根據中央氣象署監測,東部降雨預計18日起逐漸明顯,19至21日東半部有局部大雨或豪雨,防颱準備時間充裕。

關於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的更多資訊,請見Whatsnew的報導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