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專訪職工盟:三十一載工運路,歷史留了未來的城堡
「你先要保留這些故事,其實最令人害怕的是這個故事而已。」
-
島嶼價值
南丫島:全香港都在變,但有沒有不變的地方?
「我覺得這個地方有一種『我們在這裏共存』的意識,大家尊重彼此的文化,這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
守着牛群的她們仨,跟你說一個香港真正的牛故事
從工地到沙灣、石屎地到荒地,整個過程就像見證著一個人類如何發展、而牛棲地卻慢慢死亡的儀式。
-
默念香港,抽出一張塔羅牌
時局太亂,蒼生有許多無法解決的問題,擔心未來、懷疑人生的香港人,鑽進了塔羅和卜卦的世界裏。
-
圖片故事
影像:在自己被破壞的肖像上,這些民選區議員這樣創作
有些裂縫,人怎麼也修復不了
-
崩塌區議會:我們或許錯失了,苦候30多年的黃金年代
一陣吹風,不止吹倒數十年的區議會制度,更可能吹倒了香港重拾社區自主的希望。
-
圖片故事
區議員散席,辦事處斷捨離:如果人還在,所有東西都可以繼續下去
香港各區的議員辦事處上演著一幕幕的撤離和道別,雖然區議員身份不再,但沒有議席的人,仍可以繼續服務街坊。
-
死亡筆記:香港新選舉前夕,公民社會在體制內外遭遇連場打擊
「組織」乃公民社會的基本,現在成為被持續追打的理由。
-
當香港電台不再鏗鏘,記者離場:不是不想堅持,是我們沒得再做了
曾經,她以為這樣在港台記錄時代,是可以做到老的——港台正從一間重視官民溝通、善於諷刺時弊的新聞機構,變成處處紅線的官媒。
-
舉辦遊行十七載,香港民間人權陣線宣布解散
17年來,風雨無阻民陣在維園舉辦集會遊行。但近兩年面臨取締危機、成員爆發退會潮,平台在兩任召集人相繼入獄不久後正式解散。
-
中港台奧運輿論觀察:金牌榜上洶湧的國族意識
體育競爭與政治競爭是一回事嗎?
-
壓抑下的激情:今日的香港人抱著什麼心情看奧運?
在社會壓抑氛圍和疫情夾擊下的香港,人們都抱著什麼心態觀賽?從獎牌帶來的振奮能否成為港人的救贖?
-
在伍家朗的球衣背後,香港運動發展到底以誰為本?
香港羽毛球好手伍家朗因為一件球衣被捲入政治風波,結果奧運場上臨陣換新球衣,最終鎩羽而歸。誰該為此負上責任?
-
土地系列之二
待建制成功「鬥地主」後,香港土地問題將迎刃而解?
建制派突然指控地產發展商為土地問題禍端。惟學者認為「鬥地主」並非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為港府其實一直有能力解決土地供應問題。
-
土地系列之一
建制群起「鬥地主」?懶人包帶你認識香港土地現況
國安法之後,香港建制陣營為「鬥地主」再掀波瀾。倘若發展商就此下馬,香港是否再無土地問題?
-
香港睽違25年的奧運金牌,張家朗於男子花劍賽奪金
劍手張家朗憑個人花劍為香港奪下史上第二面金牌。賽後他勉勵港人堅持不要放棄,而香港劍擊不只能在亞洲拿獎,「世界都可以」。
-
國安法首案審結候判:新審訊模式下,控辯雙方如何解讀「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15天審訊,不同學科的觀點各自解讀「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背後是國安法開啟的全新審訊模式。
-
走出仇恨、哀痛與愧疚:高壓時代,香港人如何情緒自救?
在面對種種社會和個人問題的輾壓之時,人們怎樣找到屬於自己的活下去的方式?好像沒有事情可以做,但也總有事情可以做。
-
華安:香港刺警自戕案,國安法下的「恐怖主義」與官民對立的無言結局
當傷人及自戕這樣的悲劇發生,無疑是權力與無權力者之間矛盾的最大爆發。
-
《蘋果日報》,香港最後一份異議報紙的終結
《蘋果》終章帶來的,是主流報章的論述廣度向中間溫和取態的猛然收窄,政治異見被拒諸公共輿論之外。
-
何為「正常新聞」:香港《蘋果》被二度搜查,誰來定義言論自由?
當買一份《蘋果日報》也不能肯定是不是完全不會觸犯國安法。
-
從「國」到「黨」:一國兩制被重塑,「黨在香港」意味着什麼?
北京是否有鋪開黨機器的意思呢?
-
圖片故事
記憶中的夢幻島:68億元救亡,重新定位,誰能拯救海洋公園?
她那1997年後出生的大女兒今天已經23歲,而這個在港人集體回憶中的夢幻島(Neverland),定格在永恆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