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龍、康皓雲:搶米風潮下,都市如何應對糧農危機?評論

劉海龍、康皓雲:搶米風潮下,都市如何應對糧農危機?

面對日益瀕繁的天災人禍,「民以食為天」的華人社會如何才能食得安心?

光榮冰室事件,遇上了怎樣的溝通困境?

《端傳媒》邀請了三位來自香港和大陸的、論述相對縝密及開闊的論者,來從不同角度解讀這次爭議。

封城記:等待包機的武漢外孫與台北母親

2020年春節前夕,16歲的台北高中生石宇航向媽媽提出要求:想趁著寒假,回武漢看看外公外婆。雖然擔憂石宇航身上的癲癇問題,但想想「也不過幾天時間」,惠嘉楠便答應了兒子,讓他獨自返鄉探親。

鑽石公主號之疫:1337個房間,14個驚恐日夜

一天24小時,只在有人敲門時,門才會被打開一會兒。戴著口罩的工作人員遞來裝餐食的托盤,接著他們回來拿走空盤,像住在一所高檔監獄裡。

新加坡式防疫:高效官僚背後,「驚輸」、「受困」的新加坡人

「驚輸」背後是焦慮,長期以來,這個社會對於自己國家的脆弱性高度敏感,焦慮因而根深蒂固。

病毒、革命和極權:中國病毒的政治學

在SARS危機的17年後,武漢病毒造成遠超過SARS時期的巨大社會心理動盪和政治衝擊。

許輝:口罩荒的背後,是中國製造業轉型的難題

經此一疫,對中國未來產業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恐怕是跨國公司主動分散供應鏈布局來避免風險,這是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一個重要目標,很不幸,此次肺炎疫情可能會幫他做到。

「萬家宴」落幕後,百步亭發燒了

一個居民發燒後開始接觸佛教,學習人如何面對死亡,「所有靠山都倒了,那佛家可能是一個靠山。」

口罩與哨聲、行動與恐慌:疫症下的歐洲華人

有人在法國紀念李文亮,有人在意大利援助武漢,而對種族歧視的莫名恐慌,依舊在瀰漫。

「疫區」日記:我們都遭遇了信仰危機,在廢墟上挑揀剩餘的石頭

他問,你知道那個騙外賣小哥的人麼。我說,知道,找不到車,隱瞞丈夫發熱,拜託外賣小哥把他送去醫院,後來丈夫確診。他說,你說是哪個的錯,你到了那時候,想不想保命。

台灣出現首個新冠肺炎確診死亡案例,個案無旅遊史,為政府主動檢出

鑑於日、星均出現「無旅遊史確診」新冠肺炎案例,台灣政府主動對流感併發重症案例進行篩檢,發現兩名確診個案,其中一位已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並不等同台灣已出現社區感染,必須等疫調之後方能確認。

陳信仲:怎樣的政治文化,令日本社會無法對政府形成壓力?

藉由日本慢下的半拍,反思其民主化過程的缺憾。

「中醫抗疫傳說」是如何打造的?

中國官方推薦的診療方案中,有含4種強毒性成分的「安宮牛黃丸」,還有傳統中醫和西醫都不認可的中藥注射劑。

李文亮去世那夜,在口罩上寫「言論自由」的年輕人後來經歷了什麼

一個行動者反駁:「跪着還要搞革命。」這句話反而引起很多人的不滿:「誰說我們要搞革命了?你不要亂說。」

社區防疫如何展開:給香港政府的一堂公共衛生課

未來或會有更多壞消息出現,但相比起搶購口罩、酒精或廁紙米糧,市民目前更需要尋回的是理性思考、冷靜分析的能力,適當地保持警覺但毋須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