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數據看2018台灣選舉系列之五:3分鐘看完一級戰區歷史分析
編按:2018大選數據專題由《端傳媒》與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共同企劃、製作。以簡明、精緻的圖表,多面向解析2018台灣大選的特色及結果。本篇為系列五:雙北、高雄及台中市選情歷史分析。 柯文哲和棄保效應
選戰的表情 —— 台灣選舉
台灣九合一選舉於2018年11月24日舉行,開票至25日凌晨3時2分結束,以台北和高雄的選情最為激烈,電視台直播,市民守候結果。直轄市與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從現有13席鋭減到6席,國民黨則從6席大幅增為15席,無黨籍從3席減為1席,另外,有7項公投案通過。 藍綠政黨或無黨籍人士,競選期間四出掃街拉票、參與電視辯論、在網絡上經營多樣的宣傳攻勢,不同公投議題的辯論與宣傳,城市裏掛滿大型的競選廣告。市民在熾熱的選舉氣氛下,參與不同的造勢活動,如大型演唱會般的歌舞狂歡、隨候選人的演講哭著笑著,或於開票時,因拉鋸的票數而焦慮不安。 台灣的十一月,向來寧定的城市,因著兩年一度的選戰而翻起波濤,牽動著市民的情緒,無論他們願意不願意。
數據看2018台灣選舉系列之三:5分鐘了解公投的結果和效果
編按:2018大選數據專題由《端傳媒》與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共同企劃、製作。以簡明、精緻的圖表,多面向解析2018台灣大選的特色及結果。本篇為系列三:公投結果分析。 2018台灣地方選舉同時舉行10項公民投票,結果7項獲得通過,3項不通過。 通過的提案包括:
台灣地方大選:民進黨全線潰敗,柯文哲慘勝,北市留下「選舉無效」爭議
本屆地方大選堪稱民進黨2016年重返執政以來最大挫敗。藍營支持者則在「韓流」的激勵下,從馬英九政府失敗的震盪中逐步回魂醒轉過來
評論| 王宏恩:台灣政黨政治與民主,將被公投帶往何方?
一旦台灣民眾習慣了這樣的公投方式,台灣選民跟公投的交互作用將會大大的改變台灣的民主與政黨政治生態。這可能是個壞消息,也可能是個好消息。
數據看2018台灣選舉系列之二:公民投票全指南
編按:2018大選數據專題由《端傳媒》與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共同企劃、製作。以簡明、精緻的圖表,多面向解析2018台灣大選的特色及結果。本篇為第二篇,匯整公民投票所有重要資訊。 為什麼要發動公民投票?公投怎麼投? 同性婚姻和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