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科書出版的「集體審查」,把番茄變成西紅柿
誰在審查香港的教科書內容?我們追根溯源,分別訪問了資深教科書編輯、作者和其他教育界人士,呈現教科書的出版程序、細節和外在因素,嘗試解答這個「審查問題」。
誰在審查香港的教科書內容?我們追根溯源,分別訪問了資深教科書編輯、作者和其他教育界人士,呈現教科書的出版程序、細節和外在因素,嘗試解答這個「審查問題」。
「社會是很不公平,但我可以怎麼辦?我們一介草民,怎麼和政府對抗?」三年來,「維修香港」義務服務許多基層家庭,裝修師傅專注工作時,義工詢問住戶的生活難處,普及政策漏洞,嘗試為住戶登記做選民,他們相信,民主從溝通開始。
搶奪啟德是一場無聲的大戰:建制派怎麼派兵,怎樣囤積大量糧草,怎樣和不同團體合作,怎樣在鉛水風暴突擊之際毫髮未損,甚至打敗揭發此事的泛民?啟德模式,會在全港複製嗎?
令人失望的是當局現時着眼點在教科書中不利「大一統」政權的遣詞用字,又寧願把縮減課程得來的課時以展示中華文化光榮面的文化史充塞,疊床架屋地安插零碎的香港史,卻未能有效回應前線中史教育的困境。
中大民主牆事件,從原本可討論的言論自由、民主代議,迅速淹沒在你死我活的「港獨/反港獨」烈焰中,雙方強烈的民族情緒與官方媒體的煽風點火,遮掩了最珍貴的聲音。
不能簡單說,多建些跨境基建、鐵路,就可促進區域融合。有時適得其反,區域融合反而無法形成。在一國加速融合的大趨勢下,圍繞着城市規劃、跨境基建、文化身份等而來的領界爭奪只會更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