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關係
影像:香港市民通宵搬運 港版民主女神像登上獅子山頂
「每一刻都覺得是完成不到的,」參與這次搬運行動的市民表示,在山頂,大風仍然將女神像的頭盔吹走,持旗幟的左手也被吹斷,「這時候雕塑的原創者好灰心,說不搞了,想走,但其他人熱情還是很高,又繼續想其他方法做下去。」
文宣組的故事:合作可以帶來很大的創意
香港今年盛夏,燒灼四個月不落幕,有人守候街頭,子彈煙霧火光;有人後方做文宣,面對手機與電腦的螢光屏。Dickson,20歲,大學生,讀資訊科技,身上大概沒有任何東西跟鏗鏘的口號、絢爛的海報扯得上關係,但他卻是已持續四個月的香港運動中,數以百千計文宣人員之一,為了前線戰場和後方民心,他們做文案、做海報、做app、做書⋯⋯Dickson的硝煙燒在無涯的虛擬世界,接通運動內外的普羅民心。 「我們在文宣組中都是 nobody,但我們相信,很多 nobody 可以集合成很大的力量,」Dickson說。 合作可以有很大的創意 他所說的文宣組,
評論| 齊邁可:香港危機,會變成另一場持續三十年的衝突嗎?
隨着香港的危機越來越看不見解決的跡象,這次衝突也越來越像當年北愛爾蘭那場「麻煩」起初幾年的情形——而最終持續三十年,導致三千人喪生。
進行式的「攬炒」,是手段還是目的?
香港的抗議者,用了三天告訴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和她的團隊,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的授權制定《禁止蒙面規例》是個多糟的主意。 「火上加油」的警告不幸言中,從上周五晚上的全港大騷亂到周日烽煙再起,今天(周一)下午再有另一場十八區遊行號召。香港眼前的情況無比凶險,但我們並不想用「停在這裡,夠了!」或者「此時不要硬拼。」之類的父權姿態來談論這件事。因為事態既然會走到這裡,「凡存在即合理」,只不過這個「理」講的是「事理必然」(rational)而不是「道德價值」(reasonable)
出入境香港時,誰會被辨認為「危險」人物?黑衣?抗爭照片?台灣人?
香港街頭衝突日趨激烈,邊境查手機、查行李等相關安檢措施亦升高層級。究竟在香港邊境「被查手機、查行李」可能是一個怎樣的流程?這些措施是否合理?
評論| 國歌、國旗、普通話:無因暴力中的香港,事先張揚的悲劇
這國家和這城市有多少美麗可愛之處,就有多少無法被浪漫化的醜陋;然而這些醜陋中有多少無可奈何,我們就無法假裝看不見那真正的惡,無法無視自己與它千絲萬縷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