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查
/
僅限會員
評論| 「捍衛學術自由」還是「邊緣人出局」?荷蘭萊頓大學停辦孔子學院風波背後
孔子學院在應對海外輿論質疑時顯示出的疲憊和無奈,一定程度上來自於孔子學院自身運行模式的某種曖昧屬性,但更與支撐著它的中國政府在海外輿論中的形象密切相關。
/
僅限會員
評論| 華思睿:人工智能難堪大用,手工操作杯水車薪——紐西蘭恐襲折射社交媒體審核困境
社交媒體平台的內容審核問題,並非簡單的「多僱點人」的問題。面對海量信息,科技公司擁有的控制權,要比想像中小很多。
/
僅限會員
《還願》情緒風暴之後,被吞噬的中國遊戲人
《還願》在中國大陸有多受歡迎,事件反轉的時候,玩家就有多難接受。這場爭議之後,對試圖進入大陸市場的台灣人和產品來說,曾經擁有的「不表態的灰色地帶」,可能正逐漸被打破。
/
僅限會員
黨盯著你?這個實驗室,探索著「中國模式」網路的虛與實
專注研究「中國模式」非常重要,必須取得一個更全面而精確的觀點,才知道如何防範那些威權領導或是人權紀錄不佳的政府試圖複製「中國模式」。
/
僅限會員
評論| 審查面紗下的大國形象:2018年被微信刪掉的十條新聞
2018年,中國網絡審查最敏感最無法觸碰的,已經不僅僅在「政治敏感」上——中國網絡審查的目光開始轉向與「大國形象」相關的內容。
/
僅限會員
評論| 華思睿:當陰謀論者遭遇科技巨頭封殺,「言論自由」如何界定?
亞歷克斯·瓊斯這位靠製造和傳播陰謀論起家、靠兜售男性保健品牟利、在互聯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搖身一變儼然成了捍衞言論自由的「殉道者」。
/
僅限會員
評論| 傅景華:AI面前,是否人人平等?
平心而論,以收集大型數據配合自動處理系統為手段,把人進行社會分類為目的,再向各類型民眾施以不同待遇,這些都並非中國首創。那麼,要如何走出所謂是否「妖魔化」的討論?
/
僅限會員
評論| 腐女涉黃,同志背鍋?新浪微博「三日禁令」的動機分析
新浪微博四月中旬發布通告,聲稱將清理色情暴力及同性戀題材,三天後又將同性戀解禁,其間邏輯何在?同為整肅對象,「腐女」與「同志」之間又有何種緊張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