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疫情之下各地避之不及拒絕「中國來客」,引起歧視爭議,你怎麼看?

針對中國人的種種回應和行動,是疫情期間的正常反應嗎?

關於法國社會對亞裔歧視現象,有網民在Twitter上hashtag「#我不是病毒」作回應。

關於法國社會對亞裔歧視現象,有網民在Twitter上hashtag「#我不是病毒」作回應。網上圖片

端小二2020-02-05 發起

海外華人中有人全力相助,也有人避之不及拒絕「中國來客」,你怎麼看?

中港矛盾愈演愈烈,有香港店鋪謝絕「普通話人士」,是防疫措施?還是政治表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仍在全球不斷蔓延,截止至2月5日下午,全球累計確診人數超過2萬4千宗,波及超過25個國家。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告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入列「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儘管其呼籲「不限制對中國的旅行和貿易」,但為了防止疫情失控,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實行入境管制措施,多國撤走其滯留在武漢或湖北其他地區的僑民。

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之下,隨著疫情升溫的,還有對全球種族歧視以及「排華」情緒的擔憂。

全球危機中的反華情緒

自各國陸續出現冠狀病毒確診個例以來,各個國家出現了程度不一的「反華」情緒。據紐約時報BBC報導,在南韓青瓦台官方網站上,50萬民眾聯合簽署請願,要求禁止中國人入境;新加坡亦有成千上萬的居民簽署請願書,呼籲政府對中國實行入境管制,官方亦宣布停發簽證予中國人及拒絕讓近期曾訪華的人士入境;在加拿大多倫多,許多家長要求隔離從中國回來的孩子。

此外,許多國家有不少都有食肆、商社表明拒絕接待中國人,日本京都清水寺的街道出現了不歡迎大陸觀光客的標語;越南峴港河畔酒店亦出於病毒的原因拒絕任何中國客人;意大利亦有華人旅客被拒踏足龐貝古城等旅遊地點。

在社交平台和媒體上,也出現了類似情緒。在日本,「#中國人不要到日本來」(ChineseDontComeToJapan)長期為Twitter上的熱門標籤;法國地方報刊《皮卡爾報》(Courrier Picard)頭版聚焦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背景圖片是一名戴口罩的女性,上方配用標題「黃色預警」(Alerte jaune),而內頁社論則是「黃禍(péril jaune)來了?」,將膚色與疾病相聯繫,引發爭議;在澳洲,梅鐸所有的《先驅太陽報》(Herald Sun)刊登了一張帶有一個紅色口罩的圖片,下面寫著「中國病毒熊貓地獄」,惹來反對聲音;在加拿大,CTV電視台記者Peter Akman在Twitter上載自己與戴口罩的亞裔髮型師的自拍照,寫道:「希望我今天得到的只是一個新髮型。」貼文隨即引起大量批評

事件亦波及其他亞裔人群。美國《福布斯》美籍韓裔記者Sarah Kim早前亦表示在街上碰到一群男人對她叫囂:「看那個日本女人,不想染病的話就別靠近她。」; 在法國,《世界報》(Le Monde)報導了一名越南女子受到一名汽車司機的侮辱:「留著你的病毒吧,骯髒的中國人!法國不歡迎你!」,司機飛快開過一個水坑,濺了她一身水。

對此,史丹福大學舒思深亞太研究中心的埃格斯頓(Karen Eggleston)教授表示能理解部分人對華人的心態:「從某種意義上說,試圖與潛在的致病原因保持距離是一種自然的反應,尤其是在沒有已知治癒方法的情况下。」

與此同時,反對種族主義的抗議和呼籲也在各國發生。1月27日,法國非裔紀錄片導演蓋伊(Amandine Gay)在推特上分享了一名被法國家庭收養的亞裔女性的文字和「#我不是病毒」(#Jenesuispasunvirus)的標籤,該女性解釋稱社會弱化甚至忽視亞裔遭遇的種族歧視,這次疫情則顯示出亞裔的真實境遇;加拿大多倫多市長亦針對在加華人因疫情而「受到某程度的針對」,希望社會避免03年SARS時期席捲全城的種族主義重演......

觀點認為,有關口罩的不同文化是造成區隔的其中一個因素。在歐美地區的社會習慣觀點中,口罩對健康人而言並沒有過多預防性作用,而「只有病人方需要戴口罩」,亦有許多專家並不呼籲戴口罩,而口罩在華人社區多被哄搶一空,戴口罩的亦多為華人。

不同聲音的華人

自中國大陸疫情爆發以來,不少海外華人投入協助抗疫,有人發起募款、慷慨解囊捐送物資;有人組成一個個海外援助小組,成為「對接平台」,協助海外的物資運輸到疫情嚴重的醫院。但是同時間,對疫情的恐慌和焦慮亦在海外華人群體中蔓延,華人亦是抵制中國來客的主體之一。

據端傳媒報導,春節前夕,美國華人抵制弗吉尼亞省對來自湖北宜昌的中學生遊學團的抵制,並稱「不要將病毒帶到這裏來」;網絡華人論壇中,亦有不少美國華人呼籲對中國實施出入境管制:「趕緊自救吧!趕緊聯繫各州參議員、CDC、白宮,呼籲TRAVEL BAN!!」。論壇裏面有文字寫道:「大家難道還sense不到這個危機已經逼近海外的各位了嗎???現在的美國就如同12月的武漢!再不採取措施,大家都要完蛋!」

從1月中旬起,陸續有華人在Twitter、YouTube及各個華人論壇中建議中美停航,要求美國對中國實行全面的旅行禁令,以防疫情擴散到美國。他們有的從事地產經紀,有人是時評作家,表示「不相信中國政府對疫情的信息公開」,「潛伏期長,機場查體温是無用的」,「已經有確鑿證據證明人傳人」,以及「國人不自覺,沒有公共道德」。

部分香港店鋪:「講普通話者不准進入」

一直沒有封關的香港,繼續人心惶惶,開始有店家表明拒絕大陸人入內。

1月28日,香港一家小型餐飲連鎖光榮飲食(Kwong Wing Catering)在Facebook帖子中宣布該餐廳僅接待香港人,點單只限講英語或廣東話,暫不接待講普通話的人士,台灣人除外。

由於不滿於香港政府拒絕更嚴格的出入境管制措施,香港陸續有食肆、理髮店等商鋪謝絕「普通話人士」,更有部分店家需要出示香港身份證、量體溫才可入內,指稱「政府無能,只能自行封關」。

對病毒的恐慌轉化成為對身份的歧視,引發社會爭議。香港教育大學社會學講師黎明表示,並不認同店舖針對國籍、口音、身份的歧視行為,這些措施並不能幫助防疫,亦難以使店內人士免受病毒感染,「更多是一種政治表態。」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資雅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