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擁有開放的紅利,承擔開放的風險」:深圳,中國防疫的流動性控制實驗

「流動」在防疫語境下指向流行病學意義上的風險,恰恰也是經濟發展和生活的必然需求。
2022年3月14日,深圳醫務人員在住宅區進行上門核酸檢測。

隨着深圳結束全員核酸檢測名義下的「慢生活」、「軟封城」,重新恢復大規模人口流動的日常生活節奏,不少地鐵站也回歸了人頭攢動、摩肩接踵的滿負荷運轉場景。而在疫情時代,這種日常「擠爆」也成為了熱圖——解封了,深圳人難道就不怕傳染了嗎?

這種擔心不無道理——雖然絕大多數病例都在隔離觀察的密接者中發現,但深圳總體的感染數據並沒有隨着封控而明顯下降,在重點社區、重點人群之外仍有散發病例在社區篩查中檢出。也就是說,全城封控結束,「社會面清零」仍然沒有實現,深圳也暫時不再尋求加碼防疫手段。

對深圳來說,作為一個管理超過2000萬人口、GDP超3.5萬億元的超大城市,更是具有政治象徵意義的經濟特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示範區——經濟和防疫兩手都要抓——這幾乎是必然選擇。然而在居民區大量外移的深圳,要選擇抓經濟,就必須要允許大規模、大範圍、高頻率的人口流動,這又和疫情控制的要求相悖。而本身就是流動人口聚集區和非正式經濟中心區域的關內城中村又正好是本輪疫情的集中爆發區域,更是雪上加霜,這還沒算上偷渡、走私之類的「灰色經濟」。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評論區 1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Billyliao 2021年以來 中國只有兩個人死於Covid 但是過程中因公猝死的過去一個月就不止兩個了

  2. "近一年時間內,因為防疫工作過勞猝死的公務人員恐怕比因為新冠而病故的人數還要多"
    這個假說有沒有資料來源?

  3. 每次看完文章都会再去找找EricChan有没有评论 真的很有见地

  4. 提一嘴繁簡互轉換的問題。
    端傳媒的文章同時提供繁體字與簡化字版本,導致一些繁簡共用的字在繁體版文章不必要地用了繁體,例如本文繁體版提到西安的「西鹹新區」實質是「西咸新區」。希望你們找到解決方法。

  5. 所以呢?有什麼結論嗎?文裡就是東拉西扯陳述了很多事實,然後呢?

  6. 其實問題不在於「動態清零」與「開放」而在於怎樣動態清零和開放。你要搞動態清零,那麼最基本的物資要怎樣安排?原有的長期病人,孕婦等有醫療需要的人士怎樣處理?封閉採檢又要怎麼做?疫情過去了兩年,中國各地政府不論地方資源多寡都總會有一些值得詬病的地方。諸如西安死去的孕婦和父親,上海的封禁小區解禁半小時讓居民湧入超市搶購物資。這些是否還有提升的空間?政府是否需要以一個更謙卑的態度去聆聽?更不要說地方政府一面說不要擠佔醫療資源,一面將大量醫院劃歸為新冠治療醫院。在事實上也造成了醫療資源的匱乏。
    「開放」就更加不是所謂什麼都不做了。疫苗效力如何?如何在疫情的不斷變化中調整開放與收緊的步伐?最重要的是如何通過醫療分級 適當的隔離乃至逆向隔離措施降低死亡率。需要準備多少劑特效藥的處方乃至呼吸機等醫療設備,其實這些都是需要討論的地方。現在的討論似乎被簡化成了「應否開放」又或者是「是否維持動態清零級別的防疫措施」。

  7. “當時,想要來深圳就是一件難事,需要辦邊防證、單位介紹等等,遑論在制度上要跨越戶口遷移的大關才能成為深圳人。因此,深圳的頂層設計從一開始就不歡迎流動性。”这个结论有点太绝对了吧,二线关确实一直存在,但对于流动产生的影响就是进出要检查证件,更别说关口也有现场办理证件的。现在进出中英街也需要额外办理证件,但不能得出结论说这是为了限制流动吧,中英街欢迎的就是大家进来买港货。深圳2000万人口,原住民也就30万,正是因为从八十年代开始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来深圳,才形成了现在的深圳。

  8. 因為封控、封鎖帶來的行政區劃疆界隔離,導致有家不能歸,看得見卻去不了呈現愈演愈烈之勢。即便沒有封控,卻有可能因應部分地區出現確診而出現加碼檢查,而原本被設計的便捷通道也一律封鎖。雖然簡單粗暴,卻極為實用。
    那些在市與市之間通勤的人,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因為行政部門的藩籬,跨市的協調也顯得不便,很多時候。他們只能選擇被迫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門檻,他們已經選擇在新的地方落腳,卻因為手頭拮据而選擇了跨市通勤,但這兩年來的變化,更突顯了行政界線銜接區域的脆弱

  9. 作者提「X小時通勤圈」問題,真係令人心有戚戚。
    我從來不相信甚麼「X小時生活圈」,我也懷疑有幾多香港人相信「X小時生活圈」(不論藍黄)。港珠澳大橋、深港高鐵都係用「X小時生活圈」做理由興建,但兩件object現在也成了廢物。價錢高又破壞環境,不提別的,誰會在兩件object在珠海生活,香港工活?相反亦然。
    深圳的關外、關內之分,我都係讀了何偉的《甲骨文》才多少知道。深圳係中國城市的先行者,不管在好在壞的方面而言。

  10. 流水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