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流浪地球》評分攻防戰:「彌賽亞情結」與另類民主實踐?

回顧整個事件,只能說網友在太多的問題上有強烈的表達訴求,而中國大陸的輿論和政治環境沒有給他們表達的空間。最終,一部電影和一個網站承載了原本不應該由他們承載的任務。

《流浪地球》評分攻防戰:「彌賽亞情結」與另類民主實踐?
《流浪地球》電影劇照。

雖然2019年剛剛過去十分之一,但中國大陸的電影市場可能已經提前產生了年度最賣座的影片:改編自科幻作家劉慈欣同名小說的《流浪地球》在不被普遍看好的情況下成為春節檔票房冠軍,春節假期內賣出20.1億元,到下映前有望得到35至40億元票房甚至更高,至少將成為大陸歷史票房榜的第三名。

和火熱的市場反饋形成對比的是,這部電影也將原本持有多種立場的觀眾,極化為「五星黨」和「一星黨」兩個派別,圍繞着該片在豆瓣上的評分進行了一場激烈攻防戰。在這個極度缺乏民主政治實踐的國家,這也算得上為數不多的社會動員實例了。

科幻愛好者背後的「彌賽亞情結」

基於25年的科幻小說閲讀經驗,筆者從某種程度上理解以《科幻世界》讀者群體為典型代表的中國科幻愛好者為何如此執着地要給這部電影滿分評價。因為長久以來,這個群體都有一種「我們需要被彌賽亞拯救」的苦難敘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