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包淳亮:揮別帝國想像的美國總統初選

建制派訴求的是,工商業者熱烈歡迎的「帝國」,杜林普與桑德斯反映的更多是,中下層所期待的「民族國家」。

包淳亮:揮別帝國想像的美國總統初選
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伯尼·桑德斯 。

2004年,美國已故政治學者亨廷頓(杭亭頓)出版了其最後一本引起重大爭議與迴響的著作《誰是美國人?:族群融合的問題與國家認同的危機》(Who Are We?──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他認為美國應竭力維持以白種新教徒為主的國民性,避免海外過度伸張的帝國思想,也要設法遏止拉美裔移民,避免美國人的主導文化被拉美為主的所謂「多元文化」混淆。

近來每日聽着美國總統競選新聞,我也每日回憶着當時主流政治學者對亨廷頓的譏嘲。這些政治學者可能現在也譏嘲着共和黨的特朗普(川普),但是選民力量顯示,亨廷頓提醒的認同問題絕不容輕忽。可以認為,此次美國總統選舉最主要的觀察點,就是特朗普與桑德斯(Bernie Sanders)對於「建制派(establishment)的衝擊。而人們的不滿來源可以歸結為兩點:帝國伸張與國民性問題。

兩黨建制派擁抱全球化

電影《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可以讓人對所謂的建制派有個大致的認識。建制派在戲中就是「坦慕尼」,這個真實存在於紐約的權力集團,雖然主要成員是主流社會的「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WASP),但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會不斷吸收新的移民成員,以維持統治於不墜。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