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鍾劍華: 紓困措施「政策化」,擠壓實際政策發展

財政預算案連年派糖,造成的客觀效果是:派糖從原來預計的短期措施,變成長期政策。
圖為香港地鐵站月台。

財政司長又會如何「派糖」(撥發各種福利津貼)?這已經成為每年香港財政預算案公布前的主要議題。派糖也已經成為社會共識。政府有盈餘,當然應該人人有份。在一般市民心目中,政府最注重的還是工商界的利益。市民除了期望每年預算案中可以分得一份,還有什麼可以盼望?

財政司長及特首似乎都很樂意,利用政府的財政盈餘來取悅市民。名義上是要紓困,但無論客觀經濟環境是困還是不困,糖還是要照派。曾俊華上任後在2008/ 09年發布首份財政預算案,已有電費補貼、公屋租金補助等派糖措施。之後數年,包括免差餉、退稅及各種稅務寬減、綜援及福利金出雙糧等,都變成財政預算案中的指定動作,也變成了市民心中的合理期望。當2014預算案「減甜」取消電費補貼時,還引起市民不滿。

這些派糖措施,有時也帶有一些不公平。例如住在公屋的幾十萬戶,租金水平與市場租值相差一大截,還可以受惠於房屋署的租金援助政策,但過去幾年的預算案,還是要為他們代繳一、兩個月租金。早兩年適逢公屋租金檢討年,房委會還要在政府代繳租金後,額外多豁免一個月租金。相對而言,住在劏房捱貴租的十多萬住戶,卻從來沒有得到過預算案的眷顧,頂多只能從關愛基金中取得一點點的幫助。怪不得公屋輪候冊已經累積了近三十萬戶。

財政預算案連年派糖,造成的客觀效果是:派糖從原來預計的短期措施,變成長期政策。脫離實際社會經濟環境的考慮,福利效果變得越來越淡薄,有時甚至只是錦上添花。受惠的市民固然高興,政府似乎也樂意贏得短暫掌聲。而大小政黨不分左右,在選舉年從不吝嗇民粹一番;因此當收到政府今年可能會把代繳公屋租金省掉的風聲,他們都盡快飛撲出來,向政府爭取,特別是向他們的選民表態。

但有盈餘便攤派這種經營作風,在公共理財的觀點上,實在十分要不得。政府常常說:很多問題如果需要處理,要考慮公共財政能否長遠承擔。這種說法,成為政府一再迴避長期政策承擔的最佳藉口。有問題要處理時,政府便推說不能長期承擔;但政府有盈餘的時候,又完全不會作長期的考慮,只以最懶惰、最省功夫的方法即時攤派。攤派了自然就沒有額外經費,因而也沒有能力作長期的政策承擔了。換言之,把財政盈餘以派糖的方式消耗掉,會擠壓了長期政策的可能性,給予政府一個上佳的藉口不去為長期的需要作籌謀。這個結果對誰最有利?這不是清楚不過了嗎?

可惜的是,以「派糖政策化」的方法來處理財政盈餘,就如同向市民派鴉片,變成了期望,變成了依賴。政府自己也樂於省掉很多麻煩,政黨又可以各取所需地「成功爭取」,最後只能眼巴巴看著,一些長期的政策需求,被政府以零碎化及措施化手段不斷拖延。

以剛發表的財政預算案為例,政府一如既往,重複種種一次性派糖措施,也洋洋灑灑地臚列了一堆零碎項目;其卻同時宣示,全民退休保障問題,要考慮財政是否能夠長期持續。政府根本無意推動全民退休保障政策,實在明顕不過。只是一例,足見這樣的局面,最後受損的始終還是香港市民及香港全體社會。

(鍾劍華,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