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寇延丁:中國到底有多少「像樣的」民間NGO?

中國到底有多少「像樣的」民間NGO?這話題,談起唏噓……
2015年10月12日,記者從高空拍攝上海郊區的一片稻田。

(編按:又是一年毅行時。中國著名公益人、作家、也是資深戶外行山客寇延丁女士在過去兩年曾深度訪問港台兩地公民社會,並以毅行為切入點,寫下《走》、《走着》這兩本全景式觀察報告。端傳媒將取精華篇章連載,以饗讀者。)

第二章

進入正題之前,為了活躍氣氛,我們先講個笑話──一個真實的笑話。

2012年1月10日傍晚,準確地說,是從傍晚到深夜。

地點是深圳,竹子林某廣式煲仔粥大排檔。

一開始就說好了,高天請客,大伙兒邊吃邊聊,氣氛挺好。

「300?少了──400,好像還能再加……或者500也沾邊兒?」

「500!就500了──達到500沒有問題。」

您一聽可能以為我們在談生意──接着該問了:人家談生意都是往下拉價,這幾位談的怎麼都是往上提呢?

瞧您想哪兒去了──我們談的是一個超級鄭重的問題:「中國民間公益組織NGO的數量與現狀」。現在話題剛剛開頭,處於「統計數量階段」,中國到底有多少民間NGO呢?

都知道物以稀為貴──在中國,像NGO這麼稀罕的東西,當然是得往上數,越多越好了。

剛才說第一句話的是梁曉燕,「西部陽光」的秘書長──她們家剛剛召集過一次教育公益組織年會,她把到會的、沒到會的都算上,還在向上浮動。

最後是李楯老師拍板,保留了一個最高分──李老師是清華社會學所所長,學者。

「300、400、500?硬說550有點兒虛,520。」說到環保,高天出基礎數據,他是環保組織「阿拉善」的副秘書長,他們家剛召集了一次環保公益組織年會──高天這回學乖了,直接把所有的向上浮動一氣呵成。

「助殘,剛剛一次全國性會議到了200來家,300應該沒問題?400嘛,我不敢保證……」

梁曉燕的話被李楯打斷了:「可是國家發布的數據都上百萬了,雖然這裏頭一定有水分,也都知道絕大多數是GONGO,但我們也不能差太遠,要不也算500?」 (GONGO是由政府運行的NGO,全稱government-operated NGOs)

我打斷了他:「不能這麼個算法。知道你們幾位都是各個行當裏的專家,可我做NGO田野調查也十多年了,特別是殘障人的事……」

高天又打斷了我:「姐姐,直接說數據。」──他知道我一說到殘障問題就沒完。
我沒做過數據統計,只好跟他們講道理──我講道理的辦法是講故事:「本來我們開的是下蛋母雞聯席會議,想找到中國已經具備了組織形態又能實際做事的民間公益組織。剛才變成了下蛋雞擴大會議,我接受。繼續擴大,擴大到組織形態還不完善但能做事的機構,我也能接受。如果還要擴大,擴大到雛雞硬說他們是未來的下蛋雞,我說服自己接受。但是,如果一直擴大到殘聯、GONGO,那就是擴大到了公雞甚至鴨子……」

高天受不了啦,掙扎着站起來,給我碗裏添了一勺:「扣姐,不說鴨子,吃一塊雞。今天的粥還真不錯。」我們那天吃的是一鍋砂鍋雞煲鮮蝦粥。

「數數跟救災有關的機構吧。」林紅說,她在南都公益基金會負責災區項目和NGO支持。

教育、環保、救災、助殘、愛滋、勞工……我們就這麼一直往下數,對不起說錯了,是往上數,我們一直往上數,數來數去2000左右──也就2000,沒法再多了。

「啊!中國這麼大……」李楯老師坐正了身體清清嗓子本來想發表感慨……被梁曉燕成功轉移了話題:「哎今天的小海鮮味道真不錯,你那邊環境綠皮書的進展怎麼樣了?」

每年一度發布出版《中國環境綠皮書》的不是國家,而是環保NGO「自然之友」,這事如何意義重大又如何一言難盡不能說,一說就跑題了。李老師是當年環境綠皮書的主筆而曉燕又是「自然之友」的發起理事,總之,環境綠皮書是他們共同關心的,話題轉移成功。

但是,人啊,往往就是這樣,記吃不記打,三繞兩繞,話題又繞回來了。這回是林紅。

「理事會治理能落實下來的肯定不到一半。600?還能再多嗎?」──林紅負責的「銀杏計劃」和「景行計劃」都指向成熟機構,這樣一來就又進入了一種越說越少的狀態。

林紅說512地震後,南都基金支持了千把個救災相關項目,後來經過評估,發現有問題的甚至可能接近一半──「但我們能接受,畢竟中國民間公益事業起步太晚。」

高天又說到民間公益組織的財務自律,說USDO。USDO是「the Union of Self-Disciplinary Organizations」的英文縮寫,翻譯成中文叫「自律吧」,是中國一百多家NGO共同發起的公益組織財務自律網絡平台。為什麼中文叫「自律吧」,而不是直譯成「聯盟」,這是中國特色你懂的。高天是這個「自律吧」的發起人,我和曉燕都在其中。光名詞解釋就一言難盡,這個話題聊起來那就更加一言難盡──忘了我是怎麼把他撲滅的。

總之,雖說那天的粥不錯菜不錯水果也不錯,雖說最後那頓飯也還是高天請客,但是,那飯吃得,吃得那叫一個五味雜陳。可見,不是有飯吃就行,也不是有人請客就行,還得找對人、選對話題──中國到底有多少「像樣的」民間NGO?這話題,談起唏噓。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台灣可以向中國輸入N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