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0日,分屬台灣統治的福建省金門縣與中共統治的福建省正式簽訂30年供水合約,雙方分別由台灣經濟部常務次長楊偉甫與中國福建省長蘇樹林出席。後者進一步表示未來如有天然氣需求,福建也可以展開準備;而金門縣政府觀光處長王中聖則提出接水之後,應該可以跟着提出接電、中國福建省居民赴台灣離島旅遊72小時免簽證等議題。他們看似拋出議測試題的風向球,但更像是情侶間的互拋媚眼。
蔣介石領導下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歷經8年的對抗日本侵華戰爭後,不僅元氣大傷,加上官員的貪污腐敗,更大失民心。因此,在接踵而來的國共內戰中敗退台灣。有重兵駐守的金門、馬祖,一直是蔣氏父子政府有效阻擋中共侵台的雙眼與雙臂。自由世界與共產世界冷戰時期,1958年8月至10月,還發生過震驚自由世界的中共對金門八二三砲戰。直到今日,金門的觀光賣點,仍舊以當時的砲戰遺跡與戰地設施為主。
孰料,一甲子不到,金門不僅已對中國全面開放,甚至進一步計畫將水、電等民生基礎需求,轉由中國福建省供給。姑且不論台灣未來前途如何,對照柏林圍牆倒下,東、西德隨之統一的歷史經驗,已仰賴福建省鼻息的金門、馬祖,恐怕已成中國囊中物,易幟改隸,僅僅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當時參與砲戰而迄今猶存的台灣老兵,想必不勝唏噓。
台灣足以作為香港效法的表率嗎?
1961年興建的柏林圍牆,正是冷戰時期的指標性建築,1989年11月9日「倒塌」(其實是被人民拆除)不到一年,1990年10月3日東、西德統一。雖然沒有有形的「圍牆」,但基於歷史因素、極權統治與自由民主的根本差異以及台灣海峽自然隔閡的影響,無論生活習慣、風俗文化,乃至對民主自由的追求與堅持,兩岸之間明顯歧異日深,因而台灣人民無視對岸虎視眈眈的數千顆瞄準台灣各地的飛彈,在心中築起一道無形的柏林圍牆。
撇開過去經濟急速往中國的經濟體系傾斜,形成今日的過度依賴不談,有着高度主權意涵的水、電、天然氣供應,以及兩岸人民入、出對方國境的簽證問題,竟然是在欠缺資訊充分揭露與政策充分討論之下,貿然進行大翻轉。等同將人民心中這道心理「柏林圍牆」的基座悄悄抽出,讓它搖搖欲墜。
英國將香港交還中國時,要求中國保證香港50年不變。中國透過《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政策,讓香港初期飽嘗經濟利益甜頭。但經貿緊密結合之後,也意味着香港經濟已被中國掐住咽喉,別說50年不變,15年甫過,不僅香港的經濟結構急遽轉變,原有生活底蘊、文化風華也快速消失。當然,英國留下來的自由、法治,也日漸腐蝕。於是,過去幾十年難得一見的抗議,越來越頻繁出現在香港街頭。
誠如台灣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律師所言,最能凸顯台灣與香港主權性質差異的是,入出境許可管理權。目前,每天允許多少中國人到香港,決定權在中國政府而非香港政府;反之,迄今台灣政府尚能控制每天來台中國人數量。
一旦金門、馬祖小三通的落地簽證,邁入免簽證的階段,便是如香港般「特區化」的開始。下一步是從金門、馬祖轉赴台灣;再下一步,即可能於馬英九下台前,開放中國人可以自由進出台灣。對照不久之前,中國決定推動「卡式台胞證」,持卡的台胞,未來可以不限次數、時間,免簽證地進出中國。一旦落入中國所張開的入出境「互惠便利措施」大網,等同象徵台灣主權的入出境許可管理權,全面被中國捕獲。此後,台灣人民想再保有自由決定未來前途的權利或空間,恐怕緣木求魚。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是台灣去年318太陽花學運時,所喊出口號,意思是今日香港的命運,正是台灣未來的寫照。但太陽花學運過後,香港一些追求民主自由的青年學生,反轉喊出「今日台灣,明日香港」,意味着將效法當前台灣社會運動模式,追求明日香港的民主自由。
但令人擔憂的是,台灣人民真的普遍覺醒了嗎?足以做為香港人民效法的表率嗎?恐怕仍難樂觀,金門、馬祖逐漸投向沿海經濟發展快速的中國,便是一大警訊。2016年的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民進黨蔡英文能否當選總統?有別於國民黨、民進黨且真正能為底層人民、弱勢族群發聲的第三勢力,能否取得足以制衡藍綠的立法委員席次?將是最後關鍵,值得台灣與香港兩地追求民主自由的人民拭目以待。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