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間

劃下一個讀書時間,重建一種觀看世界、感知社會的新方式。

專訪作家 Jenny Zhang:很多讀者迷戀移民悲情故事,但我的人物最憤恨美國夢

專訪作家 Jenny Zhang:很多讀者迷戀移民悲情故事,但我的人物最憤恨美國夢

Jenny 受到中美兩種文化洗禮,常常感到困惑,但也因此相信,世界上不存在一個絕對的真理。

專訪社會學家李靜君:在非洲,中國是全知全能的「殖民者」嗎?

專訪社會學家李靜君:在非洲,中國是全知全能的「殖民者」嗎?

在李靜君看來,中國政府的「無所不能」雖有現實的權力基礎,但也是一種迷思。

【書摘】國家認同的難題——新疆、香港和台灣

【書摘】國家認同的難題——新疆、香港和台灣

儘管北京的舉措足智多謀、付出巨大,但它對新疆、香港和台灣的控制仍未盡善盡美。這些領土沒有哪一塊有掙脫出去的實際機會,但每一個都以自己的方式,對中國的外交政策議程提出持續的挑戰。

林蔚昀:8本LGBT繪本,和孩子一起看見彩虹的光芒

林蔚昀:8本LGBT繪本,和孩子一起看見彩虹的光芒

和孩子談性平教育,從來都不會太早。重點是如何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來談,才能讓他們明白,人權和性平就像餅乾和腳踏車那樣日常。

讀者來函:讀《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他者如何形塑今日的越南?

讀者來函:讀《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他者如何形塑今日的越南?

高夏也特別點出了中國在越南革命歷史上的影響與角色。在思想方面,中國是重要傳譯中心,孫文和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理念、方略與事蹟都先後深刻影響越南宗教與政治團體。

黎蝸藤:川普治國下,中美不可避免的「修昔底德陷阱」?

黎蝸藤:川普治國下,中美不可避免的「修昔底德陷阱」?

當川普在2018年一改2017年的親善姿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之時,中國依然誤判川普,惡手頻出。

格雷厄姆‧艾利森:美中關係能否逃離「修昔底德陷阱」的宿命之戰?

格雷厄姆‧艾利森:美中關係能否逃離「修昔底德陷阱」的宿命之戰?

為了避開修昔底德陷阱,我們必須願意去想像那不可想像的、思索那不可思索的。若要這次也避過修昔底德陷阱,我們所得做的,不下於扭轉歷史的趨向。

尹月:奧姆真理教造成的日本悲劇,永遠改變了村上春樹的創作

尹月:奧姆真理教造成的日本悲劇,永遠改變了村上春樹的創作

在村上春樹心中,也許獨立而堅強的靈魂守望相助,終究能夠抵禦體制之惡的肆虐,令類似地鐵沙林事件的悲劇不再重演。

入江昭:讀《中國人與美國人》——美中關係一段被忽視的「共有的歷史」

入江昭:讀《中國人與美國人》——美中關係一段被忽視的「共有的歷史」

共有的歷史不存在互斥性或排他性,那種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永不改變的文化傳統,不論經歷多少跨文化聯繫依舊保持其完整性的論調,有時反而扼殺了國際關係研究的發展。

羅新:強人領袖崇拜招致災難    造神宣傳可以休矣

羅新:強人領袖崇拜招致災難 造神宣傳可以休矣

牛津大學退休政治學教授、歷史學家阿奇·布朗在新書《強人領袖的神話》中一再斷言,強人領袖是一個神話,對強人領袖的呼喚和崇拜,總是招致政治和社會的災難。

「身為問題是什麼感覺?」─《黑人的靈魂》作者杜博依斯的遺產

「身為問題是什麼感覺?」─《黑人的靈魂》作者杜博依斯的遺產

美國第一位黑人社會學家杜博依斯在20世紀初的重要著作《黑人的靈魂》終於出版中譯本。以台灣的社會學界來說,對於杜博依斯的認識並不多,他不屬於任何常見的社會學學派,也不常在教科書或授課大綱中出現。

經典重讀:當代惡之華──尚‧惹內《竊賊日記》

經典重讀:當代惡之華──尚‧惹內《竊賊日記》

從《竊賊日記》中惡的三種形態──理想化的惡、情慾化的惡和儀式化的惡,我們可見到惹內顛覆了主流社會的道德框架。他以惡為善,視卑劣為崇高,於罪惡中找到英雄氣慨。

單信瑜:釜石奇蹟,讓我們看到日本與台灣的防災教育差距

單信瑜:釜石奇蹟,讓我們看到日本與台灣的防災教育差距

在東日本大震災時,日本岩手縣釜石市內14所國中小共2926人,只有5人因為當天請假沒有到學校而沒有生還,其他2921人全部安全避難,生存率達到99.8%,因此被稱為「釜石的奇蹟」。

不滿組織或國家,你會叛離還是抗議?──導讀赫緒曼

不滿組織或國家,你會叛離還是抗議?──導讀赫緒曼

如果要在20世紀選出一本最精瘦卻最有份量的社會科學著作,《叛離、抗議與忠誠》堪稱第一。

施展:海洋視野下近代中國的自由與秩序

施展:海洋視野下近代中國的自由與秩序

大海孕育着自由,同大陸集權秩序相對立。對於近代中國而言,大海不再是陸地的附屬物,而成為最具能動性的力量,海洋-中原關係變成秩序的生成線,中原必須適應海洋上到來的變化,帝國秩序由此獲得巨大的轉型契機。

《火藥時代》——天朝無戰事,落後的關鍵

《火藥時代》——天朝無戰事,落後的關鍵

法國大革命戰爭與拿破崙戰爭來到了最高點,使整個歐陸在十八、十九世紀之際被攪得天翻地覆,同時間歐洲的軍事革新卻加速了,而中國的軍事革新在清朝大和平時期減緩,成為日後軍事水平落差的關鍵。

於淵:走不出的「邊疆中國」

於淵:走不出的「邊疆中國」

中國的近代領土屬性轉型是一項複雜、持久、龐大的國際工程。首當其衝的一個間題是,何為中國?是漢人的中國,還是多民族的中國?

於淵:「自古以來的中國」,真的存在嗎?

於淵:「自古以來的中國」,真的存在嗎?

中國──如果可以把帝制時期的中華帝國,也稱為中國的話──它的現代疆域是如何形成的?自古以來的中國,是現在我們經常說的中國嗎?

童偉格:奈波爾筆下的民主實踐與島嶼式歇斯底里症狀

童偉格:奈波爾筆下的民主實踐與島嶼式歇斯底里症狀

帶偏見的孤立言說主體,才能於虛構中點出現實的荒謬諷刺

阿富汗的女性真的自由了嗎?讀《在希望與恐懼之間》

阿富汗的女性真的自由了嗎?讀《在希望與恐懼之間》

以鏡頭攝下阿富汗的兩股相反面向,然而社會仍未準備讓女性自由...

10本屬於後人類的讀物:人類如何面對科技嵌合的社會模樣

10本屬於後人類的讀物:人類如何面對科技嵌合的社會模樣

科技正在滲入社會,這絕對不是科幻故事。

戰後德國的再興,為世界帶來了什麼?讀《歐洲的心臟》

戰後德國的再興,為世界帶來了什麼?讀《歐洲的心臟》

歷經三次崛起德國,樸實無華的默克爾,這樣的組合能讓人信賴嗎?

德國的秘密能否打動你?專訪《歐洲的心臟》作者林育立

德國的秘密能否打動你?專訪《歐洲的心臟》作者林育立

寫書讓他重新尋回記者的尊嚴,發現這一行在社群媒體時代存在的意義。

《那些異國玩意兒》──奇珍異象

《那些異國玩意兒》──奇珍異象

歐洲人早在羅馬時代便已知道大象。大象壯碩無比,首次見到牠的人莫不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