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一週圖片精選

一週圖片精選

讀者來函:國際不再恐同日,同志需要「政治出櫃」

讀者來函:國際不再恐同日,同志需要「政治出櫃」

中國同志社群的命運,需要和不同群體聯結,需要「政治出櫃」──公開、勇敢地談政治。

讀者來函:「開天窗」要你批准?

讀者來函:「開天窗」要你批准?

「在原本的位置留下一個個空框,是一種沉默,令人不安的無聲。很明顯,有些東西不見了,就像我們變成一份無言的報紙。」

記者手記:作為外媒記者,我有個特朗普拒信收藏夾

記者手記:作為外媒記者,我有個特朗普拒信收藏夾

桑德斯團隊對外籍記者最友善,去信必有回應。希拉莉最有總統架勢,報名程序一板一眼。最排外團隊,杜林普當之無愧。

記者手記:對精障嫌犯的理解,還有大片的空白待填補

記者手記:對精障嫌犯的理解,還有大片的空白待填補

若社會在關心生命權喪失的重大刑案時,只看見悲痛與可惡,焦躁地期以刑罰彰顯正義,類似悲劇恐比以往更加頻繁發生。

讀者來函:吳維事件背後的中國留學生

讀者來函:吳維事件背後的中國留學生

是種族歧視,還是異見人士?取決於語境和翻譯

記者手記:無知是這場獵殺的入場券

記者手記:無知是這場獵殺的入場券

失序是人在瘋狂的社會中掙扎的軌跡,可惜這樣的掙扎不容易被理解。

記者手記:該怎麼看待一個進入癲狂的法務部長?

記者手記:該怎麼看待一個進入癲狂的法務部長?

台灣法務部長羅瑩雪這四、五天來的表現,給新聞工作者最嚴酷的考驗就是:究竟該怎麼看待一個進入顛狂狀態的法務部長?

Peter Wong:紙媒積累20年後,我加入新媒體戰圈

Peter Wong:紙媒積累20年後,我加入新媒體戰圈

科技不僅改變了閱讀平台、週期,也改變了內容生產思路。最新最快未必是重點。

讀者來函:我在健身中心的噩夢三步曲

讀者來函:我在健身中心的噩夢三步曲

健身中心在合法與誤導之間經營,無怪總是有消費者掉進「迷魂陣」。

設計師手稿:7件東西帶我走完2個月葵廣之旅

設計師手稿:7件東西帶我走完2個月葵廣之旅

一個專題,一個設計師,二個月時間,七件物事。

記者手記:在李波的謎之微笑中,向真相突圍

記者手記:在李波的謎之微笑中,向真相突圍

從書商李波「被失蹤」到「被出現」,三個多月來,記者眼見此案在明處的一幕幕變化,更感到暗角中不可測的現實。

我曾在中國「消失」83天,沒有任何機構、任何人聲稱對此負責

我曾在中國「消失」83天,沒有任何機構、任何人聲稱對此負責

這種特別隨機的不安全感,像是喝了過量的咖啡後的心悸。要回憶的時候,只好再借酒壯膽,暫時抵擋住恐懼。

小端血淚史:你我如何被臉書算法改變?

小端血淚史:你我如何被臉書算法改變?

如果它讓你更容易陷入單一認同,而不鼓勵傾聽多元聲音,如果它的演算法決定你看到的世界,也許你真的應該警惕了。

像瘋子一樣愛和記憶,直到世界土崩瓦解

像瘋子一樣愛和記憶,直到世界土崩瓦解

記憶是他們最大的敵人,也是我們唯一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