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今天讀齊邦媛:歷史不由權力定義,以文學超越政治結界風物

今天讀齊邦媛:歷史不由權力定義,以文學超越政治結界

「這樣一個人的巨流河,從單一官方敘事裡,鬆動、復活了歷史。我們都是歷史的一部分,不能被任何權力自上而下定義。」

回春丹提「中國台灣」引爭議,台灣祭演出被取消,有群眾現場抗議|Whatsnew

此次回春丹的狀況並不多見,中台兩地樂團此前都慣以「城市」作為巡演站名。

日報|花蓮強震;習拜通話;唐一軍被查;以殺死援助人員事件發酵

香港更改身分證性別將無須完成整套手術;台灣攝影家張照堂逝世;馬英九到訪廣州

從學運領袖到走入體制,林飛帆離開「太陽花」現場之後|端聞 Podcast

從學運抗爭者走進體制,有哪些事是他25歲從沒想過,到35歲才逐漸明白的?

惘聞樂隊:疫情兩年封控創作新專輯,「有那麼多惡果,哪顆才是你種下的?」

「有那麼多火種,哪顆才是你播撒的?」「趨同,所有東西都朝着一個方向,要做什麼就要擠壓,榨乾最後一滴血。」

中共如何破解威權宣傳的兩難困境:新媒體時期的官媒策略與大眾動員技巧分析

官媒超出預期地全面激發了群衆的興趣和認可度,「十年前,沒有人讀《人民日報》,今天,所有人都讀《人民日報》」。

花蓮7.2強震已致多人遇難,921後最大,樓房傾斜,蘇花公路截斷

當地居民對端傳媒表示,儘管有心理準備,但地震的搖晃程度很長,令人受到強烈驚嚇。

緊抱裹屍布裡的女孩:以哈戰爭無臉肖像,奪世界新聞攝影獎2024年度圖片

我們要向報道以哈戰爭,特別在加沙的攝影師致敬,他們承受巨大的風險、創傷和個人損失。

從功夫大師到尚氣,從黃柳霜到楊紫瓊:「美國亞裔影視熱」真的存在嗎?

如果連楊紫瓊都只能演虎媽,主演的劇集還接連被取消,「亞裔影視崛起」到底是甚麼?

日報|土地方選舉反對派大勝;馬英九抵廣東;以轟炸伊駐敘使館與救援車隊

伊朗曾就襲擊預警俄國;台北食物中毒案環境驗出米酵菌酸;印尼當選總統應邀訪問中國

《三體》的兩個版本之爭:中國影視文革敘事的變遷

中國讀者引以為傲的小說變成劇集,文革該拍還是不該拍?

中國央企競標首遇歐盟反補貼條例,衝擊效應仍可能持續擴大|Whatsnew

值得觀察的是,歐盟在此次調查中所做出的判斷對中國電動車的類似調查有何影響。

日報|俄宣布對LGBT首宗「極端主義」控罪;見山書店結業;以軍撤離希法醫院

港府駁斥美對港官員新限制;香港城大擬改組校友會;台灣新電價上路;成都汽車衝撞行人致2死

高校推行「大思政課」後,大陸學生如何「理解當代中國」

某外語專業學生形容龐雜的思政教材:「這就好像是為了那碟醋,包了幾屜餃子。」

影像:在70萬港人離境的週末,半億打造的打卡地標留住了誰?

在本年度港府財赤過千億元之背景下,今次項目政府斥資約5000多萬。行經的市民指「這些都是表面風光」,官員則認為物有所值。

沿著光纖與公路,我想捕捉相遇的痕跡

如果數據是真實存在的東西,它如何帶着我們的相遇到達「雲端」?而我,則想用身體追上靈魂走過的路,感受相遇的真實重量。

日報|以色列堅持進攻拉法;FTX創辦人被獲刑25年;台灣防長請辭未獲准

俄羅斯在安理會制止聯合國專家審查北韓武器出口;白宫指曾多次警告俄恐怖襲擊風險

重回太陽花學運現場,聽見「20歲」的聲音|端聞 Podcast

十年前,「太陽花學運」改變台灣,十年後,時間改變社會與記憶,不同世代的年輕人也有著不同的學運記憶。

劉俊謙:紅在當下台灣的香港演員,廣東話與翹尾國語之間|專訪

「我們(我與觀眾)就是萍水相逢的關係,真實的我有千瘡百孔,有很多黑暗面,但這些東西我不會說,我也不要給大家知道。」

專訪聯合國難民署駐烏克蘭代表比林:烏克蘭人最深的恐懼是被世人遺忘

「我的工作的重點之一,是讓世界上的人們也能感受到烏克蘭人在感受到的痛苦。」

日報|台灣數位發展部遭開槍;寶林茶室案驗出米酵菌酸;香港公民黨正式結束

中國北方沙塵暴黃色預警;印度抗議美國評論印反對派領袖被捕;中國結束對澳洲葡萄酒關稅

執導《3體》首兩集曾國祥:邊緣人可能是好事,香港電影一定要在香港拍?

「到內地我就變香港導演。到外國被覺得是中國導演。我的身份永遠都卡在in-between狀態,永遠好像入不到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