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校推行「大思政課」後,大陸學生如何「理解當代中國」大陸

高校推行「大思政課」後,大陸學生如何「理解當代中國」

某外語專業學生形容龐雜的思政教材:「這就好像是為了那碟醋,包了幾屜餃子。」

影像:在70萬港人離境的週末,半億打造的打卡地標留住了誰?

在本年度港府財赤過千億元之背景下,今次項目政府斥資約5000多萬。行經的市民指「這些都是表面風光」,官員則認為物有所值。

沿著光纖與公路,我想捕捉相遇的痕跡

如果數據是真實存在的東西,它如何帶着我們的相遇到達「雲端」?而我,則想用身體追上靈魂走過的路,感受相遇的真實重量。

日報|以色列堅持進攻拉法;FTX創辦人被獲刑25年;台灣防長請辭未獲准

俄羅斯在安理會制止聯合國專家審查北韓武器出口;白宫指曾多次警告俄恐怖襲擊風險

重回太陽花學運現場,聽見「20歲」的聲音|端聞 Podcast

十年前,「太陽花學運」改變台灣,十年後,時間改變社會與記憶,不同世代的年輕人也有著不同的學運記憶。

劉俊謙:紅在當下台灣的香港演員,廣東話與翹尾國語之間|專訪

「我們(我與觀眾)就是萍水相逢的關係,真實的我有千瘡百孔,有很多黑暗面,但這些東西我不會說,我也不要給大家知道。」

專訪聯合國難民署駐烏克蘭代表比林:烏克蘭人最深的恐懼是被世人遺忘

「我的工作的重點之一,是讓世界上的人們也能感受到烏克蘭人在感受到的痛苦。」

日報|台灣數位發展部遭開槍;寶林茶室案驗出米酵菌酸;香港公民黨正式結束

中國北方沙塵暴黃色預警;印度抗議美國評論印反對派領袖被捕;中國結束對澳洲葡萄酒關稅

執導《3體》首兩集曾國祥:邊緣人可能是好事,香港電影一定要在香港拍?

「到內地我就變香港導演。到外國被覺得是中國導演。我的身份永遠都卡在in-between狀態,永遠好像入不到主流。」

AI深偽色情急增,如何才能制止新型性暴力?|Whatsnew

影像是假的,傷害是真實的;一種新型性暴力正在冒起,而監管仍然滯後。

獵頭行業與中國經濟週期的變化:追風口的人與總是追不上的風口

經濟向好的時候,從業者覺得獵頭行業很有前景;當經濟開始下行時,獵頭也比求職者更早地感知企業在收縮、市場變謹慎。

日報|習會見美商界領袖;台北餐廳食物中毒2死;泰國眾議院通過婚姻平權法案

馬英九或將二度參加「馬習會」;巴爾的摩塌橋已致6死;小林製藥保健品疑致腎病,日本2死過百入院

特朗普「劫持」了共和黨嗎?|端聞 Podcast

官司纏身的特朗普依然輕鬆贏得黨內初選,這不僅標誌特朗普堅固的支持度,更突顯共和黨內部正在經歷的巨大變化。

走入體制後,學運領袖林飛帆:後太陽花世代「想要一個新的政治認同」

但這一次,年輕世代想要一個新的政治認同,或許代表一種反叛、一種叛逆的精神或潮流。

18萬人登記同行,白沙屯媽祖進香熱議顯台灣「神明政治」走向|Whatsnew

一般都認為白沙屯媽祖是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如慈母般的神明。

十間香港街舖的去或留:捱過社運和疫情,卻捱不到通關

遊客減少、中產移民⋯⋯疫情過後,街上生意沒有變好,反而更加嚴峻。

網絡觀察:《墮下的對證》首映禮惹爭議,性別議題再成中國輿論焦點|Whatsnew

大陸公映版的中文字幕扭曲台詞原意、掩蓋角色的性少數身份也受到批評。

日報|巴基斯坦恐襲中國公民5死;安理會通過加沙停火決議;巴爾的摩塌橋

台灣碳費費率審議會未能在一季度確定費率;「香港01」創辦人于品海被頒令破產;李家超見記者談23條與減刑

莫斯科恐襲後陰謀論橫行,伊斯蘭國分支崛起引各方擔憂|Whatsnew

對於俄羅斯當局而言,製造更多陰謀論,忽視現實中真正給自己帶來威脅的敵人恐怕對他們來說更為重要。

跟司機牌主走一趟,香港的士興衰之路:「市道差,以前態度不行了」

街上願意花錢坐的士的人變少,行業問題多多,他們說自己「像癌症病人,要死而後生。」

「中國因素」失效,「疑美論」四起,台灣大選後中美台的下一步

大選期間,台灣對中國的不信任感上升,但這並不意味著台灣人會更加親近美國。

日報|中菲衝突延燒; 凱特確診癌症;俄恐襲死者近140人;馬英九將再訪中

中國召開發展高層論壇 IMF 籲必須改革;23條後首現犯國安罪行人士獲釋門檻增加

光刻機巨頭ASML威脅搬離,激化荷蘭移民政策分歧|Whatsnew

荷蘭社會的普遍右轉,折射移工與國際學生的黯淡前景

香港經濟數據集:通關一年復常了嗎?如何挽救投資信心?

「香港有沒有這個能力反彈,要看香港會不會回復自己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