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深度解析影視、文藝、生活現象,讓文化流動打破地域與領域的阻隔。

《五月雪》萬芳:芭樂歌與亂葬崗,溫柔在哀傷也在

《五月雪》萬芳:芭樂歌與亂葬崗,溫柔在哀傷也在

「幾乎沒有任何劇烈動作或表情,卻能感受到她的風霜和意志。」

十首台語獨立音樂場景:藉由語言時刻重新定錨自我

十首台語獨立音樂場景:藉由語言時刻重新定錨自我

台語獨立音樂要如何面對當代的新議題?如何深化和定位?這十首歌告訴你

《白日之下》導演簡君晋:新聞是歷史的初稿,電影呢?|專訪

《白日之下》導演簡君晋:新聞是歷史的初稿,電影呢?|專訪

這是來得太遲的作品,好像已跟不上今天香港的政治現實,反似是追憶著一個已不存在、仍然悍衛著新聞自由的香港時空

爾冬陞談香港電影:時勢使然,香港電影的面子與裡子

爾冬陞談香港電影:時勢使然,香港電影的面子與裡子

「香港的年輕導演、編劇、演員做電影很有香港精神,每個在現場都知道這部戲要什麼,令我覺得甚至比我們以前那一代更好。」

台語音樂人對談:你們在乎語言的消失嗎?

台語音樂人對談:你們在乎語言的消失嗎?

不同世代怎樣開始台語創作之路?柯智豪、林奕碩、吉尼大對談

女女A片尚未開拍:台灣早期女同導演李湘茹,和一場夭折的同志婚禮

女女A片尚未開拍:台灣早期女同導演李湘茹,和一場夭折的同志婚禮

電視節目上,「(他們)講了許多不堪入耳的話。一種暴力感跟用獵奇的心態被看。」

《祈憐之歌》岩井俊二:究竟存在與不存在,分別是什麼呢?|專訪

《祈憐之歌》岩井俊二:究竟存在與不存在,分別是什麼呢?|專訪

「如何將故事精巧地變成一部電影,這些細節上的技巧,我仍然一直在學習。」

《樂隊的夏天》第三季小聚問題拾遺:沒來得及回答的 Q&A

《樂隊的夏天》第三季小聚問題拾遺:沒來得及回答的 Q&A

精彩的討論在有限時間內不能回答所有的問題,我們以文字形式補充在此。

《樂隊的夏天》圍爐:中港台樂評人聊聊搖滾在中國

《樂隊的夏天》圍爐:中港台樂評人聊聊搖滾在中國

「啊,你們搞搖滾的怎麼還有車開?」

《年少日記》卓亦謙:我想對他們說,不開心也沒有關係

《年少日記》卓亦謙:我想對他們說,不開心也沒有關係

身邊朋友的經歷啟發了他重新看待自己對電影的認識,也促使他必須拍這部題材沉重的處女作。

台灣為何需要金音獎:金曲獎不能完成的耳朵任務?|金音獎2023

台灣為何需要金音獎:金曲獎不能完成的耳朵任務?|金音獎2023

「它是較沒有明星的獎項,有點『去中心』的感覺。其中可發現一些較另類、或還未建立起商業模式的樂團/音樂人。」

Little Shy on Allen Street:中年玩樂團,自在與刪減|2023金音獎

Little Shy on Allen Street:中年玩樂團,自在與刪減|2023金音獎

如果你懂台灣早年獨立音樂場景,就會明白他們如今成團,其實橫跨了地下樂團轉變為產業的十幾年歲月。

人選之人、她和她的她喜獲金鐘獎:台「女性+」劇被陸觀眾譽「真正大女主劇」

人選之人、她和她的她喜獲金鐘獎:台「女性+」劇被陸觀眾譽「真正大女主劇」

《人選之人》在大陸被豆瓣下架,但在微博上聲量極高,絲毫不遜於同期大陸熱播的9.4分陸劇《漫長的季節》。

銀幕內外尋找拉子身影:台灣90年代前後影史中的女同性戀再現

銀幕內外尋找拉子身影:台灣90年代前後影史中的女同性戀再現

女同志什麼模樣?拉子與酷兒又有何異同嗎?這些各模各樣的身分與認同的再現,如何被理解、建構或想像、投射?

泰迪羅賓專訪:翻過幾條長命斜|港產音樂電影《4拍4家族》

泰迪羅賓專訪:翻過幾條長命斜|港產音樂電影《4拍4家族》

「今日香港電影很淒涼,但我又不覺得它會死。另類的東西不一定不行,主流就是你跟著它走,不中也不遠,但我不喜歡。」

客語歌歌單:十七首客語歌,無數種想像力

客語歌歌單:十七首客語歌,無數種想像力

此前四位參與對談的客語創作者向我們推薦了不同創作維度思考的歌曲,客語歌這樣寫!

3部跨女/女同紀錄片:誰來定義,什麼是「女性」?|2023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3部跨女/女同紀錄片:誰來定義,什麼是「女性」?|2023台灣國際女性影展

「你以為你是真正的女人你高我一等?你以為你是黑人猛男你高我一等?在白人眼裡,我們還不都是黑鬼。」

客家音樂人對談:語言都有被時代衝擊的時候,音樂和藝術應該更放開一些

客家音樂人對談:語言都有被時代衝擊的時候,音樂和藝術應該更放開一些

饒瑞軍、黃子軒、賴予喬、王鍾惟:客語是真正代表我們成長環境的元素

福瑟告訴我們的現實:來自死亡的聲音,也是抗拒死亡的|2023諾貝爾文學獎

福瑟告訴我們的現實:來自死亡的聲音,也是抗拒死亡的|2023諾貝爾文學獎

我們的現實生活其實就像福瑟筆下的角色,句子說得越來越短,卻有越來越多的有口難言。

柯震東專訪:變成另一個人很好玩,但要有辦法離開

柯震東專訪:變成另一個人很好玩,但要有辦法離開

第一次做導演,柯震東說他不想丟臉

何韻詩專訪:適應時代衝擊,「我的出路就是要做歌」

何韻詩專訪:適應時代衝擊,「我的出路就是要做歌」

「這刻除了香港,我不覺得有別的地方,可以讓我那麼安樂地做創作⋯⋯我從來都覺得要留在這裡。」

好萊塢編劇罷工大結局:觀眾新體驗,花更多錢換更少內容,並被迫看更多廣告?

好萊塢編劇罷工大結局:觀眾新體驗,花更多錢換更少內容,並被迫看更多廣告?

再成功的勞資談判,能夠爭取到的還是僱用期間的待遇,並未改變整個影視產業絕大多數職務帶有的「零工經濟」本質。

台灣文壇衝擊者王文興:留給AI時代的禮物,《家變》只是文字實驗?

台灣文壇衝擊者王文興:留給AI時代的禮物,《家變》只是文字實驗?

《家變》等用「劣等中文」打造「高等文學」,但在AI也可瞬間完成小說的年代,慢讀一頁留白與記號,還能有多少啟發?

諾貝爾文學獎頒予作家福瑟,譯者說他以新挪威語書寫極簡詩意戲劇|Whatsnew

諾貝爾文學獎頒予作家福瑟,譯者說他以新挪威語書寫極簡詩意戲劇|Whatsnew

福瑟的戲劇曾在香港演出。他的譯者告訴我們,被稱為「21世紀的貝克特」的他獲得桂冠,是諾獎重視戲劇這一文學形式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