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王毅見緬軍政府外長;香港文化博物館「重組」;向心夫婦在台提告

中歐峰會開幕;台廠明揚公布解僱計劃;柯文哲侯友宜談外交政策
2023年12月5日,亞利桑那州盧克維爾,非法移民家庭在跨越美墨邊境後,等待美國邊境當局的處理。攝:John Moore/Getty Images

讀者你好!你現在讀到是端傳媒每日新聞速讀「日報」。每逢週一到週五的東亞時間晚間,我們會在整理和篩選之後,將近期值得一讀的幾條新聞以簡短的方式呈現到你眼前。

端傳媒圖片編輯每天會為日報精選一張全球新聞攝影作品。今天的題圖來自攝影師摩爾(John Moore):2023年12月5日,亞利桑那州盧克維爾,非法移民家庭在跨越美墨邊境後,等待美國邊境當局的處理。

今天是2023年12月7日,以下是我們為你篩選的6條新聞:

王毅會見緬甸軍政府外長丹穗

12月6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會見來中國共同主持「瀾湄合作」第八次外長會的緬甸軍政府副總理兼外長丹穗(Than Swe,台譯:丹瑞)。

據新華社報導,王毅在會面上表示中緬是全面戰略伙伴,「始終相互支持,相互信任」。他還表示中方「期待緬甸在憲法框架下儘快實現國內和解,繼續政治轉型進程。」他還強調,近期中緬合作打擊緬北電詐、解救被困人員取得成效,希望雙方能繼續強化執法安全合作。

丹穗則表示緬甸國內仍面臨不少挑戰,希望繼續得到中方支持幫助,實現國內和平穩定,並會與中方全面協調配合打擊電信詐騙等跨境違法犯罪活動。

這是中國官方第一次以「緬甸外長」的身份報導軍政府外長行程。據新華社報導,王毅與丹穗還「就穩定緬北形勢友好、深入地交換了意見」。值得注意的是,近幾日隸屬於緬甸(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的果敢資訊網、果敢民族之聲、正義果敢的微信公衆號已連續數日沒有更新,或已被限制發文。

明揚計劃解僱254人,9月曾發生爆炸事故

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台灣經濟部表示,高爾夫球生產商明揚已提出涉及254人的解僱計劃,目前有204人同意資遣。

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轄下的明揚國際公司工廠於2023年9月22日發生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逾百人受傷。據台灣中央社12月6日報導,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長楊伯耕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受損嚴重的一廠、二廠仍為停工階段,廠房結構須經第三方驗證安全性後才能復工,目前仍無復工時間表。

根據明揚於11月向園管局高屏分局屏東辦公室提出的解僱計劃,自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明揚計劃資遣254人,目前已有204人同意資遣,皆為本國籍勞工。明揚公司目前員工有659人,其中包含554名本國勞工,105名外籍移工。

香港科學館現址將新建博物館,沙田文化博物館將「重組」

據網絡媒體「香港01」報導,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下文簡稱「文體旅局」)12月6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文件中建議在現時科學館的尖沙咀現址興建新的博物館,而科學館會重置於現有的香港文化博物館的沙田館址。至於文化博物館的藏品,則會於其他博物館重新整合及重置。

據報導,文體旅局在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中解釋稱,希望新的博物館設於交通便捷的市中心,所以有此決定。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博物館中計劃設置一個「國家發展和成就專館」,展出內容包括「列強侵華和奮勇抗戰的經歷、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國家改革開放」等。據香港電台報導,這一展覽「將尋求內地博物館支持和合作」,內容將包括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等。

另外,政府還建議將香港海防博物館改設為「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以「提升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對抗日歷史的認識」。

文體旅局局長楊潤雄12月7日與建制派政黨民建聯會面,期間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質疑搬遷、重建費用高,應該考慮興建新的科學館:「涉及兩個現有博物館的搬遷、重建、改裝等成本,加起來亦未必比興建一個新館便宜得多」。

向心、龔青夫婦提告台灣司法部門及媒體

綜合媒體報導,中國創新投資公司主席向心、龔青夫婦在台灣分別向司法單位、媒體及王立強提告。

向心、龔青向台北地檢署提起對「王立強」以及在檢方偵辦「共諜案」之初某「證人A君」的不實證言分別提出刑事誣告官司。此外他們還提出,在案件偵辦時有部分媒體對案情過度渲染,已涉及台灣法律中的加重誹謗罪,故而針對2家媒體也提起告訴。

2019年底,向心、龔青夫婦到台灣後,被自稱”中共特務”的中國大陸籍男子王立強指兩人以”陸海空”戰方式介入台灣選舉,兩人因此被裁定限制出境,另被台灣檢方起訴涉及洗錢,不過一、二審均判無罪。高檢署最終未上訴,二人獲確定為無罪,出境限制遭撤銷,兩人10月離台返回香港。

習近平與歐盟馮德萊恩、米歇爾會面

據新華社12月7日報導,隨著中歐峰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了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 (Charles Michel)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

習近平在峰會上警告歐盟稱,中歐不應因政治體制不同而互為對手或對抗。他也表示,中國願意成為歐盟重要的經濟和貿易伙伴,並在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科技領域開展合作。

馮德萊恩在會面中說,「中國是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但顯然存在着我們需要解決的不平衡和分歧」。馮德萊恩在12月5日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歐洲領導人「不會長期容忍貿易失衡」。她強調,歐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在兩年內翻了一番,到2022年達到創紀錄的3900億歐元。

12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回應馮德萊恩呼籲中國開放市場準入時表示,歐盟對貿易不平衡負有責任:「如果歐方一方面在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方面設置嚴苛限制,另一方面希望大幅增加對華出口,這恐怕不太合常理。」他暗示的可能是荷蘭6月30日發布的出口管制,限制製造商 ASML 將其先進的設備銷往中國。

而意大利(台譯:義大利)12月6日正式通知中國政府,意大利決定退出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路透社引述意大利政府內部消息人士,指意大利政府已經考慮到這個決定可能會引起中國的不滿並對意大利進行經濟報復。

柯文哲表示將依循蔡英文的外交路線,侯友宜批評蔡外交完全失敗

據台灣中央社12月7日報導,民衆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說外交路線要依循總統蔡英文路線,而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則表示,蔡政府外交策略完全失敗。

柯文哲7日上午在競選總部出席農業政見記者會,並接受媒體訪問。期間柯文哲表示,民進黨有台獨黨綱,在此包袱之下,蔡總統「可以撐到這個地方,OK」,但他轉而表示自己沒有包袱,將更加靈活。柯文哲也表示,不論誰執政,台灣與美國關係大致不會改變,會改變的是應對中國的方法與態度。他認為,民進黨不與中國來往「不對」,國民黨對中國太順從「也不對」,應取得平衡點。

侯友宜同日在發布「打詐」政見後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他的立場是「親美和中」。他認為,台灣與美國是堅強盟友,但要跟大陸溝通、增進理解。

侯友宜指蔡英文執政期間台灣不僅「斷了數個邦交國」,也無法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區域組織,兩岸也不溝通,「按照蔡英文路線行不通」。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