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黎蝸藤:分裂的美國社會,該怎麼修改選舉制度?

冷戰之後的選舉,一方面雙方越來越勢均力敵,一方面越來越形成陣營固化的狀態。

2017年4月29日,特朗普出席在賓夕法尼亞州哈里斯堡舉行的大型集會,與在場支持者打招呼。
2017年4月29日,特朗普出席在賓夕法尼亞州哈里斯堡舉行的大型集會,與在場支持者打招呼。攝:Alex Wong/Getty Images

在西方民主選舉中,選舉制度對結果影響重大。在現在直選制度下,法國選舉馬克朗(Emmanuel Macron)對勒龐(Marine Le Pen)優勢甚大,可望輕鬆獲勝;但如果換成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Electrol college),兩者叮噹馬頭,難分高下。

在去年美國大選過程中,特朗普(川普)不斷抨擊選舉人團制度,認爲是不利於自己的腐敗制度。但在震驚世界的逆轉中,他尷尬地發現,這個制度恰好有利自己。在選舉人票中,特朗普以306:232票戰勝希拉莉。可在普選票中,希拉莉贏了特朗普接近300萬票(2%),成爲歷史上贏得普選票最多卻輸掉選舉的候選人。

選舉結束後,西部的加州、俄勒岡州和東部的紐約州等藍州,都有大批民主黨支持者示威,高呼「特朗普不是我們的總統」。除了表達自己對特朗普的反感外,更是在現行制度下,他們的票幾乎沒有任何作用的憤怒。確實,200多年前的選舉人團制度,面臨越來越多質疑。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