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空襲卡塔爾首都多哈,企圖暗殺哈馬斯談判代表團
9月9日,以色列對卡塔爾首都多哈發動導彈襲擊,目標是身在當地的哈馬斯領導層。
阿拉伯衛星電視台引述消息人士稱,以軍的暗殺對象是哈馬斯的談判代表團。半島電視台引述哈馬斯消息人士確認,代表團當時正在多哈討論美方給出的停火提案。
有以色列官員對傳媒透露,以軍暗殺對象包括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兼首席談判代表哈亞(Khalil al-Hayya)、西岸地區領袖賈巴林(Zaher Jabarin)等。不過,哈馬斯稱以軍襲擊造成6人死亡,包括哈亞的兒子,但哈亞等領導層全部生還。
以色列總理辦公室發表聲明,稱此次行動名為「Summit of Fire」(烈焰巔峰),完全由以色列獨立策劃和執行,以色列負上全責。以軍也在社交平台發文,稱行動事先籌劃數月,並且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額外收集情報和動用精準彈藥,以減低對平民的傷害。帖文強調,哈馬斯領導層要為2023年10月的襲擊和綁架行動負責。
卡塔爾譴責以軍行動對平民構成嚴重安全威脅,違反國際法,破壞卡塔爾的主權和安全。卡塔爾首相阿勒薩尼譴責以色列作出「國家級恐怖主義行為」,強調卡塔爾會繼續全力斡旋加沙戰爭停火。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批評以軍行動威脅地區安全和穩定。沙特王儲薩勒曼形容以方行動是「犯罪行為」。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譴責以色列,指卡塔爾一直積極促成加沙停火及以色列人質獲釋,以軍反而作出公然侵犯卡塔爾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為。
至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稱以色列行動令他「not thrilled(不高興)」。特朗普在自家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發文,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自行作出攻擊決策,他沒有參與其中。他還透露,華府事前已接到美軍呈交情報,立即下令轉告卡塔爾,但為時已晚。
澳洲與瓦努阿圖取消簽署協議,瓦努阿圖總理稱憂慮影響「其他國家」供應基建資金
澳洲和瓦努阿圖原定9月9日簽署價值5億澳元的協議,但臨時取消。瓦努阿圖總理納帕特(Jotham Napat)對傳媒明言,擔憂協議會影響瓦努阿圖從「其他國家」獲取關鍵基建資金。
兩國原定簽署的協議,涵蓋應對氣候變化、區域安全、經貿合作等範疇。外界認為,澳洲希望藉此協議,抗衡中國在太平洋島國區域日益提升的影響力。
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當日飛往瓦努阿圖首都維拉港,但在起飛前數小時對澳洲廣播公司(ABC)稱,他不預期會與瓦努阿圖簽署協議。
納帕特與阿爾巴尼斯會晤後出席聯合記者會。前者稱還需要就協議進行更多討論,特別是協議中的一些具體措辭。後者表示,仍有信心兩國很快會簽署協議。
《德國之聲》提到,中國是瓦努阿圖的最大外部借貸方,中國的銀行向瓦努阿圖提供貸款,支持中國企業在當地修建總統辦公大樓、國會大樓、道路等關鍵基建。報道引述澳洲國立大學太平洋研究項目負責人 Meg Keen 稱,瓦努阿圖政府希望維持一個敏感的政治平衡,一方面維護與澳洲的緊密關係,同時不將中國排除在外。
歐盟初步考慮制裁中國、印度等俄石油採購國
據路透社報道,歐盟委員會9月8日公布,歐盟制裁事務特使 David O’Sullivan 率團到訪華盛頓,與美國官員商討進一步對俄制裁。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三名消息人士透露,歐盟正考慮實施二級制裁,即對中國、印度等持續採購俄石油的國家加徵進口商品關稅。其中一名消息人士稱,歐盟的二級制裁計劃尚在「非常初步階段」,而且很可能在美國同樣針對中國能源產品實施制裁下,才會生效。
美國能源部長賴特(Chris Wright)對《金融時報》稱,歐盟若想要美國進一步制裁俄羅斯,就要先行停止採講俄油氣。據報道,賴特將於11日到訪比利時,跟歐盟委員會負責能源的成員約根森(Dan Jørgensen)會晤。
歐盟現行計劃是在2027年之前逐步淘汰俄化石燃料。儘管美方持續要求歐盟加快相關進程,但約根森早前表明歐盟會按計劃行事。與此同時,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一再拒絕歐盟其他成員國的要求,堅持進口俄油氣,而一些歐盟國家亦正持續購買俄液化天然氣。
約根森9月5日表示,歐盟希望盡快停止進口俄能源,而且這將不是短暫的制裁措施,而是長久政策。
美籍律師發文稱香港監獄「迫害政治犯」,港府駁斥
曾在香港監獄服刑的美籍律師 Samuel Bickett 先後發表報章文章和研究報告,稱香港監獄存在針對政治犯的制度迫害和政治操控。
Samuel Bickett 先是於9月7日在《紐約郵報》發表文章,稱自己在荔枝角監獄服刑的一個晚上,曾聽到有懲教人員掌摑和毆打囚犯,以及囚犯哀號的聲音,隨後他從屏風縫隙看到血流如注的被打囚友走過。文章還指出,2024年香港監獄單獨囚禁個案高達879宗,創三年新高,而且單獨囚禁時間遠超於國際標準上限的15天。
Samuel Bickett 參與撰寫的研究報告於9月8日發表,提到香港懲教人員每日收集和撰寫政治犯情報,另引述多名前政治犯稱曾被迫單獨進食、接受政治「洗腦」課程,還被安排與心理學家面談,以接受是否已經「放棄政治立場」的評估。
報告促請民主國家根據《馬格尼茨基法案》追究香港官員的責任,呼籲聯合國成員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公開譴責香港對待囚犯的做法。
香港懲教署長黃國興9日去信《紐約郵報》駁斥文章的指控。黃國興強調,香港不存在所謂的「政治犯」,在囚者不會因為背景、政治觀點或罪行性質而受歧視,皆能獲得同等對待。他還指,懲教署設有透明、完善的投訴機制,讓在囚者提出不滿。
黃國興提到,懲教署自2021年推出「沿途有『理』」更生計劃,協助因「激進思想」犯罪進入院所的青少年重建正確價值觀,但計劃由在囚者自願參與。他譴責任何人將相關計劃妖魔化為「洗腦」。
法國總統馬克龍任命原防長勒科爾尼為新任總理
9月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任命勒科爾尼(Sébastien Lecornu)為新任總理。總統辦公室發表聲明,稱馬克龍指示勒科爾尼與國民議會各黨派接觸,就預算案等政策達成共識,隨後組建內閣團隊。
勒科爾尼現年39歲,原任國防部長。馬克龍於2017年出任總統,勒科爾尼同時加入政府,歷任領土發展部、海外部、國防部等部門首長,被視為馬克龍的忠實追隨者。
國民議會日前否決對原任總理貝魯(Francois Bayrou)的信任動議,貝魯根據憲法向馬克龍請辭。法國極右和極左黨派均要求馬克龍下台和提前大選。
因應勒科爾尼的總理任命,極右「國民陣線」領袖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批評馬克龍「躲在小撮忠誠者身後,打響『馬克龍主義』的最後一槍」,重申提前大選訴求。極左「不屈法國」領袖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則形容任命是「蔑視議會的悲喜劇」,要求馬克龍立即下台。
台灣北區模擬考作文題「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掀爭議,新北教育局指由出版社命題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台灣北區高中模擬考給出作文題目「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引發社會議論。
學生團體 EdYouth 發出新聞稿,點出考題有忽視家庭結構、性別認同、生理條件多樣性等諸多問題,呼籲尊重家庭多元樣貌。新聞稿還指出,命題方提供的範文可見明確立場,呈現高度引導式的作答期待,偏離作文培養多元思辨和自由表達的本意。團體呼籲涉事的出版社和命題單位強化審題機制,確保學生能依據自身經驗和觀點自由發揮。
新北市教育局9日晚間回應爭議,指模擬考試卷並非教育局的統一命題或指定教材,而是由翰林出版社自行邀請命題教師後進行命題和審題,並提供雙北各校作模擬考練習使用,各校就是否採用有自主決定權。
尼泊爾總理奧利請辭
因應全國各地反政府示威,尼泊爾總理奧利(K.P. Sharma Oli)9月9日宣布請辭,成為該國2008年以來第13位下台的總理。
奧利向總統鮑德爾(Ramchandra Paudel)提交辭呈,稱期望通過辭職,推動以合憲的政治方法解決當前問題。路透社指出,鮑德爾已開始物色總理繼任人選,同時呼籲示威者下週與他對話。
尼泊爾政府早前封禁20多個社交媒體,觸發首都加德滿都以至全國各地的示威。據報警方曾以實彈鎮壓示威活動,造成至少19人死亡。當局9日宣布撤回社媒禁令後,各地示威未有停息,而是將矛頭轉向政商貪污腐敗問題。
除了國會大樓遭示威者包圍和縱火,執政的尼泊爾共產黨的總部也成為示威者的目標。此外,示威者破壞多名政客的寓所。《印度時報》指,前總理、尼共創始人卡納爾(Jhala Nath Khanal)的夫人 Rajyalaxmi Chitrakar 於9日在寓所內嚴重燒傷,最終不治。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