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好奇,一篇報導背後,記者與編輯經歷了哪些思考與取捨?全新上線的會員限定新聞信《走進編輯室》,邀請你走入幕後,一覽記者手記、新聞觀察與未曝光的故事。現在加入暢讀會員,首年限時 9 折,解鎖更多會員專屬內容。
特朗普擬對印度商品徵收50%總關稅,回應印度續購俄石油
因應印度未有停止採購俄石油,美國總統特朗普於8月6日簽署行政命令,擬對印度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新措施於8月27日生效,屆時印度商品的總關稅率將升至50%,是美國對進口商品徵收的最高關稅率。
特朗普在較後時間的一場白宮活動上回應 BBC 記者的提問,稱對印追加關稅只是開端,後續還會有更多次級關稅措施。
BBC 引述全球商品情報平台 Kpler 的數據,指出俄羅斯目前是印度的最大石油出口商,俄石油佔印度進口總量的逾35%。路透社掌握的貿易數據顯示,印度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天進口約175萬桶俄石油。
特朗普早於5日批評印度「助燃」俄軍對烏戰事,指責印度不在乎有多少烏克蘭人被俄戰爭機器殺害。他警告若印度不立即停止採購俄石油,就會在24個小時內公布制裁措施。
印度外交部5日發表聲明,重申已就進口俄商品申明立場,形容美方措施「不公道、不公平和不合理」。聲明指出,印度基於自身國家利益採取貿易行動,有其他一些國家正在做同樣的事情,美國選擇只對印度商品追加關稅,令人遺憾。
關於美印關稅的更多資訊,請見Whatsnew接下來更新的報導。
美國預告對晶片及半導體徵100%關稅,除非生產商在美設廠
特朗普8月6日在白宮會見 Apple 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期間稱會對進口晶片和半導體徵收約100%的關稅,在美投資設廠或承諾設廠的企業可獲豁免。
特朗普解釋,即使個別企業未開始在美國生產晶片,但只要承諾在美設廠,相關計劃產生的就業和工程合約也符合豁免關稅資格。
美聯社提到,投資者似乎將關稅豁免方案解讀為對 Apple 等大型科技企業的利好消息,這些企業一直致力提升在美國本土的晶片和其他高端零件的產量。
同一場合上,庫克宣布 Apple 將在未來四年追加投資1000億美元,用於在美增加供應鏈和先進生產程序。此前,庫克已經宣布涉及5000億美元的投資項目。特朗普稱,Apple 的決定是向在美國本土製造 iPhone 手機的目標邁出重要的一步。
關稅消息一出後,因市場解讀台積電可豁免晶片關稅,因而大幅激勵了台積電的股價。
特朗普擬最快下周晤普京,緊接舉行美俄烏三邊峰會
《紐約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8月6日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等歐洲國家領袖通話時,透露他有意最快下周跟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緊接舉行美俄烏三邊峰會。
特朗普在白宮出席活動後回應記者提問,稱在俄烏戰爭問題上取得了很大進展,他很大機會在短期內跟普京會面,但未有透露峰會地點等更多細節。
《紐約時報》提到,美俄峰會若然成事,將是兩國領袖2021年6月以來的首次面對面會談。
白宮發言人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稱,會晤由俄方提出,是普京希望會晤特朗普,而特朗普想要結束這場殘酷的戰爭。彭博社引述消息指,特朗普對達成停火協議感到樂觀,認為普京願意在和談桌上討論交換領土。
美研究所發現中企用 AI 生成敘事干預港、台政治輿論
美國范德堡大學國家安全研究所負責人 Brett J. Goldstein 及研究學者 Brett V. Benson 為《紐約時報》撰文,指研究所近日發現大量文件,顯示中國公司「中科天璣」正在從事利用人工智能(AI)生成敘事進行政治宣傳,從而改變政治格局的活動,公司已將技術部署到香港和台灣,而且正在為擴展至美國做準備。
研究所指出,中科天璣的獨特之處在於將生成式 AI 與海量的個體數據結合起來,其 AI 生成形象能與用戶以看似對話的方式互動,內容真實感強,能實時調整,還能適應用戶的語氣、價值觀、習慣和興趣,通過給帖子點讚、評論,以及推送有針對性內容等做法,來模仿真實用戶。
研究所根據文件指出,中科天璣在2020年香港實施《港區國安法》應用了相關技術。為將反對《港區國安法》的聲音減至最少,中科天璣從18萬個香港 Twitter 帳號中識別出數千個參與者和意見領袖,然而針對被其認定為謊言和誤解的信息,動用以虛假資料建立的「帳號大軍」對這些消息源進行「糾正」。
另外,在2024年台灣大選前夕,中科天璣再次出擊。文件揭示,中科天璣曾就如何削弱民進黨提出建議,包括收集可能反映台灣政治辯論趨勢的信息、部署機器人帳號網絡,從而充分利用台灣朝野黨派政治分歧。文件顯示,中科天璣已為支持這種干預累積了大量台灣相關數據,包括台政府機構的組織結構圖,以至逾5000個台灣帳號的個人資料。
文章提到,中科天璣於2010年由中國科學院的一個研究所創立,自那時起一直跟中共、中國政府、解放軍、高層情報機構等各部門合作,至2021年更獲得了中科曙光的資助,中科曙光已被美國國防部列為中國軍方附屬機構。
《紐約時報》提到,中科天璣曾經發表聲明,否認對香港和台灣的相關活動提供過技術支持。
調查報道揭中國各地擴大限制公職人員出國
《紐約時報》日前發表調查報道,包括對七位中國公職人員的訪談,指出中國各地正在加強對公職人員與外國人接觸的管控。
報道提到,中國一些國有企業、政府承包商,甚至醫院、幼稚園都要求僱員上交護照,因私人原因出國旅行要先獲得批准,而且往往要經過直屬上級、部門主管、機構主管等多層審批,而以「出國考察、日常調研、交流學習」為目的之出國公務旅行一般已被禁止。在大多數省份,有人因海外留學經歷而失去擔任某些公職的資格。在一些城市,有公職人員退休後兩年才能取回護照的規定。
綜合受訪者的描述,中國各地官員就上述限制給出了各種各樣的理由,包括維護國家安全、打擊腐敗、削減開支等。報道指出,這些限制的針對範圍正在迅速擴大,波及一些根本接觸不到敏感信息或政府資金的行業——受訪的七位公職人員當中,包括一位小學音樂教師、一名護士和一名文學教授,他們都表示曾經受到限制。
中辦國辦印發《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要求減少會議及文件
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國國務院辦公廳8月7日印發《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要求各地區各部門配合打擊加重基層負擔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包括精簡文件和會議,以至規範督查檢查考核、借調幹部、政務應用程序、基層權責、創建示範和達標活動等。
中國官媒新華社指出,根據新規定,各地區各部門每年發布文件的數量在一般情況下只減不加,各類型文件的字數也設限制。此外,新規定對各級會議的舉行次數、發言時長也設限,地方黨、政負責人若同時參加會議,一般情況下不同時講話,並且鼓勵視像開會。
另外,新規定要求上級部門到地方督查、檢查、考核、調研時,不得動軏約見主要負責人,不得頻繁要求基層填表格報材料。關於政務應用程序,不得強制推廣下載使用,不得以用戶安裝使用率作為考核標準,也不得強制要求定期登錄程序。
這篇牆外的中共AI輿論報導,可以跟今天牆內記者封鎖的專題做一個對照:就算肉身翻牆,也免不了狗吃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