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採編需要資源投入,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開放給公眾,全因有會員訂閱支持。你可以選擇月付暢讀,也可以訂閱端x華爾街日報雙會籍;如果你是學生、教師,更可以享受優惠。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選擇適合你的訂閱方案,支持我們繼續推出優秀報導。
加拿大國會大選,自由黨勝出
2025年4月28日,加拿大舉行國會大選。在新任領袖馬克・卡尼(Mark Carney)的領導下,自由黨再次勝選,取得多數席位。
自由黨領袖卡尼在勝選演說中強調,將致力於維護國家主權,並反對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對加拿大的關稅威脅和吞併言論。 卡尼還表示,將與所有政黨合作,推動國家團結,並應對當前的經濟和外交挑戰。 此次選舉是在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關稅並提出吞併言論的背景下進行,激起了加拿大選民的民族主義情緒。
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認自由黨已在大選中勝出,將領導政府,並表示將繼續為加拿大人服務。 他在本次大選中失去了自己在渥太華地區的議席。
新民主黨(NDP)在此次選舉中遭遇重大挫敗,僅獲得8席。該黨領袖駔勉誠(Jagmeet Singh)也失去了自己的議席,並宣布辭去領袖職位。
目前尚未確定自由黨能否取得半數議席。預測顯示,結果可能一如上屆國會,自由黨與左傾的新民主黨合計,即有足夠票數通過立法。
香港民主派初選47人案,4名罪成被告出獄
2025年4月29日清晨,香港「47人案」中首批服刑期滿的被告獲釋,其中包括前立法會議員毛孟靜、譚文豪、郭家麒及范國威。
「47人案」為《港區國安法》生效以來最大規模的國安案件。2021年初,47名來自不同政治背景的政治人物,因組織及參與2020年立法會選舉前的民主派非官方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在本案中,共有45名被告罪成(其中31人認罪,14人不認罪),僅2人脫罪。
29日獲釋的4人分別在羅湖、赤柱及石壁三處懲教機構服刑。當日清晨約5時45分,三處均有多輛私家車駛出,疑為警方安排接載四人離開。車輛窗簾緊閉,現場有大量警員戒備,傳媒無法拍攝到4人身影。范國威返抵將軍澳寓所時,向傳媒表示感謝香港人及媒體的關心,並指將與家人團聚。毛孟靜的丈夫則表示,她目前需要休息,暫不接受訪問。
隨著刑期較短的認罪被告陸續服刑完畢,預計未來數月將有更多被告獲釋。不過,基於根據23條立法修訂的《監獄規則》,部分被告可能無法因「行為良好」獲得刑期扣減,不得不服滿刑期。14名被告就定罪和量刑提出的上訴,及律政司就劉偉聰罪脫提出的上訴,則均將於7月14日展開聆訊。
有關的47人案首批被告出獄的更多消息,請參閱Whatsnew的報導。
西班牙、葡萄牙兩國發生大規模停電
據《衛報》報導,2025年4月28日,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遭遇歐洲近年來最嚴重的電力中斷事故,約6000萬人受到影響。
此次停電導致鐵路系統停擺,約3.5萬名乘客受困列車。在馬德里,15萬人被迫從地鐵站疏散。通訊、交通號誌、醫療設施和支付系統也受到嚴重干擾。
葡萄牙電網營運商REN初步認為,罕見的「誘發性大氣振動」導致高壓電線同步失效,引發連鎖斷電,根源在於西班牙境內劇烈的氣溫變化。西班牙氣象部門卻否認了當天有異常氣象現象。西班牙電網運營商Red Eléctrica則排除網路攻擊或系統入侵的可能性。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對法國和摩洛哥提供緊急電力支援表示感謝。就事故原因,他強調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根據報導,截至29日早晨,西班牙已恢復99.95%的電力需求,葡萄牙也大致恢復正常供電。
普京宣佈停火72小時,烏要求即刻停火30天
《衛報》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將自5月8日至10日,在烏克蘭戰場舉行為期72小時的停火,以紀念蘇聯衛國戰爭勝利80週年。
克里姆林宮表示,烏克蘭應當遵守這一停火,並稱烏方的任何破壞將得到「適當和有效」的回應。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回應,指這是「新的操縱嘗試」,讓普京在閱兵期間得到平靜,並稱烏克蘭重視生命而非閱兵,不必等到5月8日。他還重申即刻停火至少30天的呼籲,以「為真正的外交提供基礎」。
美國擬定協議範本,將先同18國舉行貿易談判
彭博社4月26日報導,美國計劃運用一個範本,指導同外國的貿易談判。
特朗普政府擬定的範本中將包括有關關稅、非關稅壁壘、數字貿易、經濟安全的內容,也會涉及有商貿關切的議題。
根據計劃,在未來的3周內,美國政府將同18個國家展開談判,每週6個國家。談判之後將輪番進行,直到特朗普設定的截止日期。
消息指,韓國已經在同特朗普政府談判,而美國也接近於同日本達成協議。路透社29日報導,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最早達成協議的貿易對手可能包括印度。
至於中國,彭博社28日報導,貝森特表示,緩和貿易衝突,在於中方。
成都天橋懸掛抗議標語人士被刑拘
中國四川成都一處人行天橋於4月15日清晨被掛上抗議標語,內容主張民主和政治改革。懸掛標語的人士隨後失聯。自由亞洲電台28日報導,有關人士已被當地警方刑事拘留。
報導指,懸掛標語者為梅世林,1998年生人,家鄉在四川沐川縣,事發前於一間科技公司工作。有人透露,他曾在勞動糾紛中遭不公正待遇,投訴也遭到政府漠視。
報導引述信源指,當局正調查他是否有國外背景。如有,案件可能交予國安部門處理。有法律界人士表示,當局可能以「尋釁滋事罪」立案,以降低此案的政治意義。
此前的報導多將本次事件與2022年10月發生的「四通橋事件」聯繫起來。當時有抗議者在北京海淀區四通橋上公開掛出抗議標語,及使用擴音裝置表達訴求,公開反對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
REN最遲於當地時間28日下午四點前就否認了大氣擾動的報導,這個關鍵內容的信源為什麼沒有標明?既然已經更新了29日的最近情況,為什麼沒有更正關於原因的錯誤內容?現在抄新聞也抄不明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