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中國反制特朗普加關稅;美暫緩對加墨加徵關稅;美國凍結人道外援

民主剛果政府與叛軍衝突;前官員建議港府公務員凍薪應對財赤;阿拉伯多國反對加沙人口外遷;台灣中選會收19件對藍立委罷免提議
2025年2月1日,一架直升機與美國航空客機於空中相撞造成 67 名遇難者,一名男士在十字架紀念碑前獻花紀念。攝:Carolyn Kaster/AP/達志影像

新聞採編需要資源投入,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開放給公眾,全因有會員訂閱支持。你可以選擇月付暢讀,也可以訂閱端x華爾街日報雙會籍;如果你是學生、教師,更可以享受優惠。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選擇適合你的訂閱方案,支持我們繼續推出優秀報導。

讀者你好!你現在讀到是端傳媒每日新聞速讀「日報」。每逢週一到週五的東亞時間晚間,我們會在整理和篩選之後,將近期值得一讀的幾條新聞以簡短的方式呈現到你眼前。

端傳媒圖片編輯每天會為日報精選一張全球新聞攝影作品。今天的題圖來自美聯社攝影記者Carolyn Kaster:2025年2月1日,一架直升機與美國航空客機於空中相撞造成67名遇難者,一名男士在十字架紀念碑前獻花紀念。

今天是2025年2月4日,以下是我們為你篩選的7條新聞:

中國宣多項措施反制特朗普加關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發表行政命令,增加中國等地進口產品的關稅,定於2月4日生效。中國對此發表了反制措施。

路透社2月4日報導,中國將對美國進口的煤炭和液化天然氣加收15%的關稅。原油、農業設備、卡車和大引擎轎車則將被加收10%的關稅。新的關稅稅率定於2月10日生效。

中國還宣佈將對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 Inc展開反壟斷調查,並將Calvin Klein的母公司PVH Corp以及美國生物科技公司Illumina列入潛在的制裁名單。

另據中國商務部發表的消息,該部及海關總署將對仲鎢酸銨等25種稀有金屬產品及其技術實施出口管制。相關的稀有金屬對電子產品、軍事設施和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屬關鍵。

白宮發言人表示,特朗普計畫本週晚些時候同中國領導人通話。

有關美國加關稅的相關新聞,請Whatsnew即將刊登的報導。

美國對加拿大及墨西哥加徵關稅暫緩一個月

特朗普此前宣佈將加徵關稅的國家原本還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2月3日晚,在關稅即將生效的幾個小時前,特朗普宣布對兩國的關稅將延後一個月實施

在宣佈暫緩加徵關稅前,特朗普分別與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和加拿大總理杜魯多通了電話。

就墨西哥,特朗普宣佈該國總統已同意在美墨邊境部署一萬名士兵,負責阻止芬太尼和非法移民流入美國。

特朗普另稱,加拿大將實施13億美元的邊界計劃,並「任命一位芬太尼沙皇(Fentanyl Czar)」。杜魯多也在社交媒體上證實了這一消息

特朗普對兩國展開關稅戰的理由一直圍繞著芬太尼走私和非法移民問題展開。兩國此前均強調各自在打擊毒品上的努力,並抗議稱關稅不應作為談判手段。

有關美國加關稅的相關新聞,請Whatsnew即將刊登的報導。

美國凍結外援衝擊緊急人道援助及台灣軍援

特朗普政府暫停了美國幾乎所有對外援助計畫,並已關閉了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總部。目前,全球有數百項援助計劃被停止。

路透社2月4日報導,特朗普指,他熱愛國際開發署的理念,但「他們變成了激進左翼瘋子」。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則表示自己已經成為該署的代理領導,並指責該署人員「不願意回答關於其項目的簡單問題」。

一名不願具名的白宮官員透露,特朗普打算將美國國際開發署併入國務院,並交由馬斯克監督其效率。

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夏茲(Brian Schatz)和範霍倫(Chris Van Hollen)指,將利用規則盡力阻止國務院的人事提名,作為對特朗普政府破壞國際開發署功能的反制。

路透社引述消息來源指,國際開發署的合約人員已無法使用其政府工作賬戶。這些人員實際執行人道主義援助局的大量工作。由於這一情況,該局現已無法運作。一名美國國際開發署官員指,國務卿盧比奧給予糧食和其他緊急預案主的特許是一枚煙霧彈,實際上已經無人能執行有關的工作。

另據中央社2月3日報導,美國對台灣的軍援也暫停。台灣駐美代表俞大㵢表示,美方代表處的解釋是,僅是暫停、並非刪除或取消。對於暫停時間會多久,俞大㵢稱和美方彼此有了解。對於被凍結的對台軍援項目,他指代表處一向不討論相關細節。

有關美國暫停外援的相關新聞,請參閱此前的Whatsnew報導。

剛果政府軍與叛軍衝突,叛軍宣佈單方面停火

《衛報》2月1日報導,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部的戈馬市(Goma)一帶,政府軍與叛軍「M23」發生衝突,叛軍已佔領該市。

聯合國專家指,M23叛軍由鄰近的盧旺達境內4000名士兵支持。政府軍與該叛軍的衝突至少可以追溯到2012年,當時叛軍首次佔領了戈馬市。事態因種族仇恨而起。

發生衝突的剛果(金)東部地區富含礦藏,對全球科技業事關重大。

剛果(金)政府發言人表示,在戈馬市發現了773具屍體。聯合國方面則在2月3日表示,至少有900人死亡。

《衛報》2月4日報導,包含M23叛軍在內的「剛果河聯盟」(The Congo River Alliance)已宣佈單方面停火。叛軍方面表示,停火是出於人道主義理由。此前,援助物資一度進入戈馬市一帶,但由於叛軍的前進,運輸被切斷。

2月3日,七國集團(G7)外長呼籲衝突各方重啟談判,並允許給予平民的人道主義援助「快速、安全和不受阻礙地通過」。

前官員建議港府公務員凍薪應對財赤,有議員反對

港府財赤持續,2024到2025財政年度首三季錄得705億元赤字。《明報》2月4日報導,前港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在該報撰文,建議考慮公務員凍薪。

張評估本港面臨結構性財赤,認為政府節流不宜「急就章」,若公務員及公共機構減薪,將影響整體消費,不利經濟復蘇。

張炳良指,政府應認真檢視近年牽涉巨額開支項目的成本效益,重建財政紀律,唯不應該一刀切縮減社會服務和投資。他又指,在地緣政治環境緊張的背景下,香港失去優勢,也不應寄希望於內地經濟好。

張呼籲高官與議員率先與民共渡時艱,公務員應凍薪,同時精簡架構及程序、減少負擔。

香港01》於2月3日報導,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振昇認為大幅減薪並不合理,又指薪酬趨勢調查加薪淨指標達4至5%,但去年公務員只加薪3%,有關舉措已等同向公務員「開刀」。他認為減薪或凍薪均不合適,並提倡至少要按通脹加人工。不過,他贊成凍結人手,又稱樂見政府以科技維持公眾服務。

多個阿拉伯國家致函美國國務卿,反對將加沙人口外遷

美國總統特朗普1月25日建議,將加沙人口遷移到約旦和埃及,並表示可能是短期或永久性遷移。路透社2月4日報導,多個阿拉伯國家外長致函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反對外遷加沙人口的提議。

聯署信件的外長來自約旦、埃及、沙特阿拉伯、卡塔爾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勒斯坦總統顧問Hussein al-Sheikh也有署名。此前不久,這些外交官員在開羅開會。

信件中指,巴勒斯坦人將在加沙居住,並參與重建加沙,他們不應當在重建過程中被剝奪主體性。

長期以來,巴勒斯坦人都恐懼被永久驅離其家園。特朗普的建議也被一些批評者指為「種族清洗」。

台灣中選會收19件對國民黨立委罷免提議

中央社2月3日報導,推動罷免國民黨立委的團體3日到台灣中選會送交第一階段罷免提議書,被提議罷免的共有19位立法委員,均為國民黨籍。

台灣中選會指,按照《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收到符合送件規定的各罷免案後,將發文請地方選委會依法查對提議人名冊,並在2月23日前函復查對結果給中選會。中選會將在2月28日前,針對是否符合提議門檻,或是否需依法另行補提等事項完成審定。

被提議罷免者包括台北市立委王鴻薇、李彥秀;新北市立委葉元之;桃園市立委牛煦庭、涂權吉、魯明哲、萬美玲、呂玉玲、邱若華;新竹市立委鄭正鈐;南投縣立委游顥、馬文君;台中市立委顏寬恒、廖偉翔、黃健豪、羅廷瑋;雲林縣立委丁學忠;台東縣立委黃建賓;花蓮縣立委傅崐萁。另外,屬民眾黨籍,現正因案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也有團體為其送出罷免提議書。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