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伊人在暹羅

在同一時刻被命運賜予不同選項的人,在兩地分別過得怎樣?離開的人後悔過那個決定嗎,被留下的人懊惱過不公嗎?

伊人在暹羅
到暹羅不久後,再娘和娥姐、老伯的合影。圖:作者提供

編按:本作品為「在場 · 非虛構寫作獎學金」第四季得獎作品。「在場」獎學金始於2021年,致力於在個體與世界的連接處,鼓勵全球華語寫作者寫下非寫不可、非你不可的真實故事。「在場」將為作者的寫作提案,提供獎金、編輯、發表及出版和衍生IP支持。歡迎追蹤FacebookInstagram,或訂閱Newsletter關注。

2017年春天,18歲的我獨自在曼谷「尋找」老二姑。伊[1]就在大皇宮邊的石龍軍路上,臨行前阿公[2]告訴我。

老二姑唔[3]知普通話,只呾[4]潮州[5]話,用詞也還停留在老時代。電話裡,伊問我徛[6]在底個[7]「客棧」「旅社」——好讓阿伯來接我。我呾,我在一家「民宿」。伊沒聽懂,底塊[8]吶?我想講「Airbnb」,又想,伊應該唔知,也無法在電話中把英文地址報給伊。我只好呾,我徛在朋友內[9],家己[10]過去就好。

老二姑報了個地址,囑咐我,沒找著的話就問邊頭[11]的人:找娥姐。我連連應好。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