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國際深度

此次歐洲議會的選舉結果,會如何影響未來五年的歐盟議題?

在整個歐盟的決策體系中,歐洲議會如今被推到越來越顯眼的位置上。

2024年6月9日,丹麥哥本哈根,社會人民黨歐洲議會選舉,支持者在首次民意調查中為黨歡呼。攝:Bo Amstrup/Ritzau Scanpix via AP/達志影像

2024年6月9日,丹麥哥本哈根,社會人民黨歐洲議會選舉,支持者在首次民意調查中為黨歡呼。攝:Bo Amstrup/Ritzau Scanpix via AP/達志影像

矛如

刊登於 2024-06-11

#歐洲議會選舉#歐洲政治

2024年6月6日至9日,歐盟27個成員國舉行了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選舉,選出了新一屆720名歐洲議會議員。在今年這個全球「超級大選年」,相比台灣、美國、英國和印度大選,這或許不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場,但政治意義卻並不遜色:歐洲議會是歐盟唯一由全民直選產生的機構,其選舉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場「跨國民主」操練,全歐合資格選民多達3.5億人。

如何理解本屆選舉的結果?它將對未來幾年的歐盟和世界產生什麼影響?

選舉結果如何?

儘管本屆議會發生右轉,但並不意味着極右翼必然主導接下來五年的立法決策。相比之下,黨團版圖的碎片化給未來的議會運作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卻是確鑿無疑。

對於關注歐洲政治近年動向的觀察人士而言,本次選舉的結果並無多少出乎意料之外。在法國和德國,由選舉結果引發、登上國際媒體頭條的政治地震,並非源自極右翼得票率大增這個事實本身,而是由於兩國自身面臨的內政困局:德國「另類選擇黨」(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 AfD)的崛起,喚起的不但是對納粹歷史陰影的記憶,也是對總理朔爾茨領導的三黨聯盟政府施政左支右絀、民望低落的拷問;在法國,各家民調普遍預測到了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 RN)超過三成的得票結果,而真正引發政壇震盪的其實是馬克龍總統宣布提前舉行國民議會選舉的突然決定,戰後以來極右翼首次有了登台執政的可能。

而在大多數其他歐盟成員國,民調呈現的選前預測都可謂大體準確。事實上,原先廣泛預期的極右翼「浪潮」在部分國家並未發生。荷蘭的極右翼自由黨(Partij voor de Vrijheid, PVV)席位大增,但未能奪得首位。在波蘭,現任總理圖斯克領導的「公民聯盟」(Koalicja Obywatelska, KO)擊敗了疑歐的前執政黨法律與公正黨(Prawo i Sprawiedliwość, PiS)。新晉的匈牙利溫和右派「尊重與自由黨」(Tisztelet és Szabadság Pártja)從總理歐爾班的匈牙利青年民主聯盟(Fidesz)吸引走大批選民,令後者得票率降到執政以來最低。斯洛伐克總理菲科領導的左翼保守民粹政黨SMER以反對對烏軍援聞名,在本屆選舉中也敗於自由主義中間派的「進步斯洛伐克」(Progresívne Slovensko, PS)。

不過,剔除個體成員國的戲劇性新聞成分,本屆歐洲議會選舉仍然延續了過去十數年來的整體趨勢,亦即一方面右翼的影響力穩定增長,另一方面政治版圖趨於碎片化。為理解這兩大趨勢,需要首先澄清歐洲議會中的「黨團」(political group)概念。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