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日報|岑耀信指港法治「危殆」;安理會通過加沙停火決議;美國教師吉林遇襲

港大校政風波持續延燒;歐洲議會選舉結果;王小帥被取消台北電影節評審主席邀請

2024年6月10日,加沙走廊的一間醫院太平間外,巴勒斯坦人哀悼在以色列空襲中喪生的親屬屍體。攝:Jehad Alshrafi/AP/達志影像

2024年6月10日,加沙走廊的一間醫院太平間外,巴勒斯坦人哀悼在以色列空襲中喪生的親屬屍體。攝:Jehad Alshrafi/AP/達志影像

刊登於 2024-06-11

#每日簡報

讀者你好!你現在讀到是端傳媒每日新聞速讀「日報」。每逢週一到週五的東亞時間晚間,我們會在整理和篩選之後,將近期值得一讀的幾條新聞以簡短的方式呈現到你眼前。

端傳媒圖片編輯每天會為日報精選一張全球新聞攝影作品。今天的題圖來自美聯社攝影記者Jehad Alshrafi:2024年6月10日,加沙走廊的一間醫院太平間外,巴勒斯坦人哀悼在以色列空襲中喪生的親屬屍體。

今天是2024年6月11日,以下是我們為你篩選的6條新聞:

終院辭任法官撰文稱港法治「危殆」

6月7日辭任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的前英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岑耀信(Jonathan Sumption),在6月10日的英國《金融時報》刊出署名文章。岑耀信在文中指他辭任是因為「他和其他海外法官的存在有助於維持(香港)法治」的想法變得不再現實。

在這篇名為《香港法治危殆》(The rule of law in Hong Kong is in grave danger)的署名文章中,岑耀信首先提及上月底裁決的「47 人案」裁決在法律上站不住腳(legally indefensible)。他指出,儘管該裁決不一定代表「法治已死」,但這次裁決是「香港司法部門日益萎靡不振的徵兆」(symptomatic of a growing malaise in the Hong Kong judiciary)。

岑耀信指,法官受《國安法》與「殖民地煽動罪條款」(a hitherto defunct colonial law against sedition)的限制,必須執行法律。同時,法官的決定也受到「人大釋法」、媒體及政府所製造的壓抑氣氛的威脅。「本地法官需要非同尋常的勇氣,才能在如此強大的政治浪潮中逆流而上。與海外法官不同,他們無處可去。」

不過,岑耀信又指制裁法官的想法是「粗暴、適得其反和不公正的」。他續指有人對香港的法治得以維持更加樂觀,而他希望「事實證明他們是對的」。

港府6月11日凌晨以4000字的聲明回應該篇文章。港府在聲明中指「極不同意」岑耀信勳爵「就香港的法治和獨立的司法權所發表的個人意見」。港府又指「各地法院的管轄權都是由其法律制度的憲制秩序和法律作出界定」,而「香港特區一如既往繼續獨立行使審判權。」

港府又指,「如果任何人對原訟法庭的判詞作出錯誤解讀並向上訴法庭施壓,意圖干擾司法程序,特區政府不能坐視不理,必須發聲以正視聽。」

同日,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同樣以聲明形式回應,張舉能在聲明中指「司法機構尊重任何人對案件持有個人意見的權利,但公開發表的意見可能會對法庭執行司法工作構成壓力或干預」,「不同意法庭裁決是一回事,但指法庭因政治考慮而削弱基本權利則是另一回事,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此外,港府在聲明中證實曾任加拿大首席大法官的麥嘉琳(Beverley McLachlin)將在7月29日非常任法官任期屆滿後退休。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導,麥嘉琳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她將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不過她「對法院成員、他們的獨立性和維護法治的決心仍然有信心」。

甘茨退出以色列戰時內閣,安理會通過美國起草停火法案

6月9日,以色列中右翼民族團結黨領袖本尼·甘茨(Benny Gantz)宣布自己將退出以色列戰時內閣。

甘茨是在以色列一次備受爭議的軍事行動後做出上述表態的。加沙衛生部門稱以軍在該次軍事行動中造成274人死亡,696人受傷。以軍則宣布該次軍事行動拯救了4名被哈馬斯(哈瑪斯)扣留的以色列人質。

此前,甘茨多次威脅除非總理內塔尼亞胡(尼坦雅胡)提出加沙的戰後路線圖,否則他將退出戰時內閣。甘茨的退出意味著戰時內閣中的極端右翼主義者將對以色列政治與軍事行動產生更大影響力。

6月11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4票贊成、1票棄權的壓倒性優勢通過由美國起草的一份決議,要求採取三個階段的措施,「確保戰爭徹底、持久結束」。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此前曾對停火方案發表了一系列懷疑言論,聲稱美國只透露了計劃的部分內容,並堅稱在沒有徹底摧毀哈馬斯的軍事和執政能力的情況下,任何達成持久停火的提議都是「不可能的」。

哈馬斯高級官員薩米·阿布·祖赫里在決議通過後向路透社表示,哈馬斯接受聯合國安理會的停火決議,並準備就細節進行談判。

四名美籍教師在中國吉林被襲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6月1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證實,吉林北華大學的四名外籍教師在吉林市北山公園遇襲,所有傷員已「第一時間被送醫,並被妥善救治」。他表示,警方初步判斷此案是「偶發事件」,正在對事件原因進行調查。

當地警方在晚些時候指一名55歲男子崔某某因和四人「發生碰撞」而拔刀襲擊四名外籍人士,並傷及一名出手阻止的中國籍人士。警方還稱崔某某已經被抓獲,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引述美國愛荷華州康奈爾學院(Cornell College)的一份聲明表示,四名教師是作為與北華大學的合作項目的一部分在中國授課。

美國國務院表示已獲悉相關事件,但沒有更多評論。

港大校政事件延燒

香港大學學生會學苑即時新聞報導,6月10日,「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校委會)向港大師生及校友發送題為「有關香港大學管理問題之說明」的電郵,校委會稱其本無意作出公開論述,但「有見近日很多不實傳言」引起大學內外憂慮,故作聲明。

此前港大校長張翔曾向全校師生發送電郵指港大過去一年「內部紛爭不斷,衝擊大學的運作」,指控校委會通過8項副校長任命安排的做法違反既定程序,「背離任命高級管理層時需事先進行溝通和討論的良好管治基本原則」。張翔又表示,校委會是次行為「動搖香港大學學術自主的百年基石,不利香港大學和香港的穩定與發展」。

校委會則指《香港大學條例》規定任命大學高層的權力「完全屬於」校委會,因此委任「暫委」主管人員權力亦全屬校委會。校委會又指張翔的管治有「很多不符程序、不合常規現象」。

《香港01》引述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前立法會議員石禮謙表示,他不同意校委會發出相關電郵。現時以校委會名義所發電郵,在程序上有問題,不曾聽各方解釋,未符程序公義。

晚間,張翔再度發出聲明逐一反駁校委會指控。他又指其對校委會的高度機密文件再次被洩露極度失望,而校委會主席「一再姑息」洩密問題,令人懷疑校委會還能否以公平公正的形式處理大學事務。

身兼港大校監的行政長官李家超此前已會見張翔及校委會主席王沛詩,並建議成立協調小組處理。港府6月11日下午在聲明中宣布就港大近期內部運作事宜成立調研小組進行調查研究。

關於香港大學校政衝突的更多信息,請參閱 Whatsnew 欄目已刊出與即將刊出的報導。

歐洲議會選舉結果出爐

歐洲議會選舉結果6月9日陸續公布,中右翼的歐洲人民黨(EPP)以177席位居第一。

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RN)以32.4%的得票率力壓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所屬的復興黨(Renaissance)成為法國在歐洲議會的第一大黨。馬克龍在選舉結果出爐後立即宣布解散議會提前大選。

德國方面,基民盟/基社盟(CDU/CSU)再度成為第一大黨,而極右翼的另類選擇黨(AfD)則擊敗執政的「紅綠燈聯盟」的三個成員政黨成為第二大黨。

不過,在北歐三國,極右翼得票率幾乎崩潰。而在波蘭與匈牙利,兩個主流極右翼政黨均大挑戰。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兩個極右翼政黨的得票亦遠低於其在國內大選中的得票水平。

關於歐洲大選的更多信息,請參閱端傳媒即將刊出的報導。

導演王小帥因爭議被撤台北電影節評審團主席邀請

6月8日,電影評論員翁煌德在其 Facebook 專頁「無影無蹤」發文批評台北電影節任命中國大陸電影導演王小帥擔任國際新導演競賽評審團主席。

翁煌德指曾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的電影《大象席地而坐》的導演胡波因王小帥作為投資方的壓迫行為自殺,而針對該爭議,「王小帥若無其事一般,從未公開回應」。翁煌德指「身為台北市民、身為納稅人,熱烈歡迎一個王小帥這樣一個導演來台灣評選新導演的才華,總覺得在道德上感到有點不安。就評選角度來看,覺得《大象席地而坐》一文不值的人,也確實讓我懷疑。儘管台北電影節的官方從來不會針對我的發言做出正式且嚴謹的官方回覆,但我還是想誠心地提問,到底我們的台北電影節尋找主席的標準是什麼?」

台北電影節隨後於6月9日以聲明形式宣布「取消對王小帥導演的評審邀請,之後將另覓評審團主席」。台北電影節指,「王小帥導演曾獲柏林影展銀熊獎肯定,今年新作又入選柏林影展,專業與國際性均符合評審資格」,又「對造成社會大眾疑慮與王小帥導演的困擾,特此致歉」。

王小帥同日在微博刊登聲明指,「胡波去世引發的一系列傳聞和攻擊均為不實」。他又指,作品的版權已全部贈予胡波父母,台北電影節「絕無可能僅因為無端猜忌和舉報而取消邀請」。

6月10日,翁煌德代為刊登了胡波母親楚延華的聲明。楚延華指,王小帥的「聲明漏洞百出,罔顧事實」,又指「《大象》的部分權利至今依然屬於資方。」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